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故事里的红塔山,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故事里的红塔山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品牌因故事而生动,故事因品牌而永恒。翻开成功品牌的历史,都会发现它们拥有独一无二的故事。50多年来,“红塔山”让我们记住了不少故事,这几个故事是其中的一部分。
白塔变成了红塔
“红塔山”旧名“白塔山”,“白塔夕照”曾是新兴(玉溪旧名)一景。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卷烟厂建起后不久,时任玉溪地委书记的刘世杰提到白塔时说:白塔不好,红塔好,火红,红火。于是,玉溪卷烟厂就派机修车间主任周树奎带人提着红漆把白塔漆成了红塔。之后,“烟以塔而得名,塔因烟而生辉”。
“四大名山”
“山”与“烟”的联系,是深山幽谷无炊烟?还是烟雨蒙蒙不见山?当然都不是。山名被用作烟名并不少见,烟标上山名荟萃、胜景云集。而仅是一座小山丘的红塔山却也深入人心,以至于在上世纪90年代出了一则笑话:在一次地理考试中,要求填空答题,题目为中国“四大名山”,一名学生的答案里居然出现了“红塔山”。这则故事也足见“红塔山”在当时的品牌影响力。(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一个村子的变迁
一位大学生曾这样描述他的故乡----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喜鹊箐村:“多少年来你就这样贫瘠,荒凉的野山陪衬着萧条的村庄。春风不曾驻足,燕子不来搭巢。老年人目光暗淡,中年人神情焦虑,青年人谋划着到外面打工,少年背着通洞的书包……”
为了改变喜鹊箐村的贫困,县里跟红塔集团合作,将这个村定为“红塔山”烟叶基地。第一年,村民李宝福家的烟叶卖了一万五千元;第二年,他把烟叶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喜鹊箐村的人们纷纷种起了烟。十多年过去了,小洋楼、瓦房、水泥路都有了。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果树,开花时,飞来了蜜蜂,飞来了蝴蝶。村民们说,是“红塔山”让他们摘掉了穷帽子。
救命的“红塔山”(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关于“红塔山”上世纪90年代热销时有这么一个故事。楚雄人敖成串回忆:那时候,他一家9口人全仗一个小百货店糊口。从家到县城,调货成了最大的困难。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父亲的马车坏在离家10多公里远的地方。车上,母亲搂着襁褓中生病的他瑟瑟发抖,哭了两个小时的他渐渐不哭了。就在父亲快要绝望时,一辆解放牌卡车碾轧着地上的积雪,小心翼翼地开了过来。父亲拦下汽车,拿出一条“红塔山”:“兄弟,我身上没有一分钱,就这一条‘红塔山’,你可得帮帮我!”听了这话,收下那条“红塔山”,司机师傅二话没说就调转车头载他们回到了家。
在村卫生所的病房里,当敖成串“哇”的一声再哭出来时,他的父亲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神秘会员
一次,在上海艺海大厦举办“红塔山”新产品市场推广活动时,红塔集团的营销人员碰到了一位老人。一开始他一直不说话,只是侧着耳朵听促销人员介绍。突然,他指着海报上的“红塔山”销量增长数据惊喜地说:“哎呀,真是王者归来呀!”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著名喜剧演员严顺开。对于“红塔山”,严顺开坦言自己有深厚的感情。随即,他在《入会申请书》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成为了“红塔山”攀越者俱乐部的正式会员。(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故事里的红塔山(故事里的红塔山的最新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