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增量”与“保价”的博弈

新商盟网 2023-03-30 20:52 141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华:“增量”与“保价”的博弈,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中华:“增量”与“保价”的博弈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烟草在线专稿  引:作为中国高端卷烟市场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品牌,“中华”品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业界的关注,“百万千亿”工程的提出,也让业界重新认识了“中华”这一品牌,“中华”品牌完全具备冲击“461”大品牌阵营中顶级行列的实力。不过,“中华”品牌在冲击“461”大品牌阵营中顶级行列的过程中,“增量”与“保价”之间的博弈也需协调好。

  “中华”,这是中国高端卷烟市场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品牌。白酒界中的“茅台”被誉为“国酒”,“茅台”品牌秉承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和沿袭多年的高品牌口碑优势下形成了中国高端白酒市场第一大品牌的领导者地位。同样,烟草界中的“中华”则被誉为“国烟”,自诞生伊始,“中华”品牌就肩负了中国现代烟草行业振兴的历史使命,在广大中国人心目中,“中华”品牌就是代表着“国烟”形象,“中华”品牌成为中国高端卷烟市场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品牌。

  “中华”的传奇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卷烟市场份额大部分被颐中(英美)公司占领,高端卷烟也只有“白锡包”这个品牌。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当时最好的高端卷烟这件事情也就受到了高度的重视。1951年,“中华”品牌以“国烟”为品牌定位正式推向市场,并一举击败“白锡包”品牌,从此奠定了其在中国高端卷烟市场竞争中的领导者地位。

  不过,作为特供烟使用的“中华”品牌,产量一直偏低,很少在市场上公开销售。1952年,“中华”品牌的产量仅为1000余箱,到1966年为3600箱(滤嘴烟仅为110箱),到1988年才突破1万箱。尽管“中华”品牌受到产品市场销售的限制,但由于品牌的高档化,“中华”品牌仍然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华”品牌一直作为特供烟专供外使领馆和来华外宾享用。“中华”是中国政府用于招待中外宾客的指定卷烟牌号,外交部每年会向上海卷烟厂定购一批“中华”卷烟,用于国内接待并分发到中国驻外使馆招待来宾,其中,“中华特制听装”卷烟还曾作为礼品被赠送给东欧国家的领导人,每年一千听。因此,“中华”卷烟也就具有了“政治烟”和“外交烟”这双重特殊功能,而这双重特殊功能,无疑更加深了“中华”品牌在广大中国人心目中“国烟”形象的重大分量。时至今日,“中华”品牌在广大中国人心目中,早已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卷烟,更代表着一种身份,一种地位,一种巨大的荣耀。“国烟”的这一品牌定位无疑是“中华”品牌最大的营销资本,近几年,“中华”品牌也一直在强化消费者对其“国烟”形象的认知,继续巩固消费者对“中华”的品牌价值认同。

  “532”和“461”大背景下“中华”的“百万千亿”工程

  2010年初,国家局正式出台了“532”和“461”的品牌发展规划,即争取用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着力培育2个年产量500万箱、3个300万箱、5个200万箱以上,定位清晰、风格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并且在国际市场要有所突破;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品牌,其中4个超过600亿元、1个超过1000亿元。面对“532”和“461”品牌发展规划的出台,各大重点骨干品牌也纷纷“对位入座”,适时提出各自品牌在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当然,作为中国高端卷烟市场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品牌,“中华”品牌也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100万箱”和“1000亿元”,这是上海烟草集团为“中华”品牌量身打造的“百万千亿”工程。国家局出台的“532”和“461”的品牌发展规划,为“中华”品牌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上海烟草集团从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出发,结合集团实际,分析现状、找准位置、明确定位,研究形成了以“中华”品牌为核心的集团“1+3”品牌发展战略。上海烟草集团提出,聚焦“中华”品牌,集团其他品牌都要服从于“中华”品牌的发展,通过实施“百万千亿”工程(即争取到2015年,实现“中华”品牌产量达到100万箱左右、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程),努力用“五个之最”即最高的品牌价值、最大的高档卷烟市场份额、最突出的品牌风格和技术特征、最广博的品牌文化、最好的市场美誉度,来凸显“中华”品牌优势地位,真正把“中华”品牌打造成为中式卷烟的代表。

  毫无疑问,上海烟草集团为“中华”品牌量身打造的“百万千亿”工程直指“461”大品牌阵营中的顶级行列,即1个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大品牌。论品牌发展的综合实力来说,“中华”品牌完全有实力跻身“461”大品牌阵营中的顶级行列。(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中华”冲击“461”大品牌阵营中顶级行列的实力分析

  作为上海烟草集团的核心品牌,“中华”品牌享有“国烟”美誉,并被认为是中国高端卷烟市场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品牌。2009年,“中华”品牌销量突破了50万箱大关,品牌销售收入超过了500亿元,品牌销售收入也是2009年中国烟草行业唯一一个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品牌,位列2009年中国烟草行业品牌销售收入排名第一位的位置,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位的品牌。2010年,“中华”品牌销量和销售收入继续保持着稳健增长,尤其是品牌销售收入更是有望实现大幅提升,品牌销售收入位列中国烟草行业排名第一位的位置也将更加稳固。

  目前,“中华”品牌的产品线主要覆盖了从零售价400元/条至700元/条的几款主要产品规格。这几款主要产品规格分别为零售价420元/条的“中华(硬10mg)”、450元/条的“中华(硬)”和“中华(全开式)”、500元/条的“中华(5000)”、700元/条的“中华(软)”,其中,零售价为450元/条的“中华(硬)”和700元/条的“中华(软)”是“中华”品牌销量最大的两款主力产品规格,“中华(硬)”和“中华(软)”这两款主力产品规格的销量合计占到“中华”品牌整体销量的九成以上。在零售价400元/条-500元/条这个主流价位段,“中华(硬)”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中华(硬)”的销量占据了该价位段近七成的市场份额;在零售价600元/条-800元/条这个主流价位段,“中华(软)”的领先优势更是十分突出,“中华(软)”的销量占据了该价位段超过七成五的市场份额。

  2010年,“中华”、“云烟”、“芙蓉王”、“红塔山”、“白沙”、“双喜”这几大重点骨干品牌都提出了争取用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向品牌销售收入1000亿元奋斗的发展目标。品牌销售收入1000亿元这样的发展目标对于“中华”品牌来说并不难实现。2010年上半年,“中华”品牌销售收入达到了397.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51.29%,大幅领先于“云烟”、“芙蓉王”、“红塔山”、“白沙”、“双喜”等品牌。而“云烟”、“芙蓉王”、“红塔山”、“白沙”这四个品牌2010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40.6亿元、233.8亿元、230.2亿元、200.56亿元,“双喜”品牌的销售收入则低于200亿元。“中华”品牌半年销售收入就接近4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51.29%,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来推算,“中华”品牌2010年全年的品牌销售收入将实现大幅增长。在未来,“中华”品牌只需保持适度平稳的发展速度,就能够继续稳居中国烟草行业品牌销售收入排名第一位的位置,并最有可能成为率先冲击品牌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大品牌。对于“中华”品牌来说,1000亿元的品牌销售收入并不会成为其品牌成长的“天花板”。

  “中华”品牌销量“大提速”的途径探讨(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不过,“中华”品牌要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目标还需要有品牌销量上的支撑,“中华”品牌如果能够在未来顺利实现100万箱的品牌销量,那么,实现1000亿元甚至更高的销售收入目标自然是不在话下。自2001至2009年以来,“中华”品牌销量年均增加4万箱左右,2009年“中华”品牌销量已经超过了53万箱,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华”品牌需要确保年均增加8万箱左右的品牌销量,才能够在“十二五”末期顺利实现100万箱品牌销量的目标。也就是说,“中华”品牌销量增长速度需要“大提速”,需要从之前的年均增加4万箱左右的品牌销量提升到年均增加8万箱左右的品牌销量,这将整整提升了1倍。

  那么,“中华”品牌销量“大提速”都有哪些途径可以走呢?现阶段,“中华(硬10mg)”、“中华(硬)”、“中华(全开式)”、“中华(5000)”、“中华(软)”是“中华”品牌的几款主要产品规格,其中,“中华(硬)”和“中华(软)”是“中华”品牌的主力产品规格。是加大对“中华(硬)”和“中华(软)”这两款主力产品规格的拓展力度,依托这两款主力产品规格的常规式增量来继续做大“中华”品牌销量?还是加大对“中华(5000)”这款产品规格的拓展力度,来逐步做大“中华”品牌销量?又或是整合上海烟草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资源来迅速做大“中华”品牌销量?

  是加大对“中华(硬)”和“中华(软)”这两款主力产品规格的拓展力度,依托这两款主力产品规格的常超规增量来继续做大“中华”品牌销量?那么,这会不会改变“中华”品牌在高端消费者心目中的“稀缺”印象。一直以来,“中华(硬)”和“中华(软)”这两款主力产品规格在市场中都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尤其是到了节假日期间,这两款主力产品规格更是“一烟难求”,这也是“中华”品牌营造出的一种“饥饿营销”。因为“稀缺”,所以更加体现出“中华”的品牌身价;因为在市场中常常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中华”品牌也才有敢于“提价”的资本。但是,如果这两款主力产品规格一改以往的“适度从紧”,开始常超规增量,这将有可能改变原有市场中“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让“中华”品牌不再紧俏,这会

中华:“增量”与“保价”的博弈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