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烟标(我与烟标的最新信息)

新商盟网 2023-03-31 01:29 133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与烟标,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我与烟标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在我的身边大部分都是抽烟的男人,但从没人跟我说过烟标,从没人跟我谈起过烟标的收藏。当我今天确切地明白烟标一词的定义时,是多么地失望我身边的男人,觉得他们跟蹲在地里抽“喇叭烟”的爷爷一样,却不能象爷爷一样朴实可爱。

  我在淘宝里逛,看到“烟标烟卡”,ESSE烟标烟卡。我知道ESSE是韩国的烟,ESSE烟标烟卡是什么东东呢?标识?卖ESSE标识?整页整面的都是“某某烟标烟卡”,看不透到底是什么意思。

  于是去百度一下,“烟标,即卷烟商标。现在许多人已经知道,可是在十多年以前,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80年代初期,人们还管它叫烟盒子、烟壳子,或叠成三角形叫“撇撇”、叠成锁状叫“分子”等等,历来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不查不知道,知道了把我笑翻了天,“撇撇”“三角板”“分子” 我们小时候就这样叫的。我玩这些的时候,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初,大一点了当然也不玩了。那时可不是大人们都抽有烟盒装的烟,只是少部分人抽,看到有人抽卷烟时,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向他投去尊敬的眼光说“真是派头”,就是现在说的“酷”。那时盒装圈烟是可以论根买的,卖完一包售货员可不会轻易扔出柜台,为什么呢?可以当手纸用呀,就是擦屁股。运气好时,才可以捡到烟盒哟。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没抽过烟盒烟,都是喇叭烟,就是用薄的白纸将烟丝包在里面卷成喇叭状,用口水粘住末端。所以我的烟盒都是我在供销社或是杂货店里捡到的。

  现在的烟盒里面还有一层锡皮纸防潮,以前的就一层包装纸,外面上了些腊来防潮,全是软面的哟。孩子们捡来的烟盒子,用处最大的就是打三角板,把烟盒子展开、折成三角形,或是梯形(就是分子),折三角板也是很有学问的,想想看,烟盒子展开来都是长方形的,叠得足够大足够厚,拍起来铿锵有力呼呼生风,那才是得意。玩时,就象现下赌注一样,每个人凑相同的个数放在一起,然后捶子剪刀布,赢的先“拍”,也就是另外拿一张“三角板”去拍打那一堆赌注,不能碰着,就是借用风的作用,完全翻面了的三角板就归你了,当然质量好的烟盒子纸厚,三角板越硬风就大,赢得就多;也可以用手掌拍赌注边,但不能挨着“赌注”,翻了的也就归你了,这样子是最好玩的,大家很平等,跪在地上,屁股朝天,靠的就是手掌的技巧。下赌注可不是随便乱下的,当然是把手里最坏的三角板先下下去,就是那种轻薄的烟盒,最好的三角板留在手里做制胜的工具,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把最好的三角板下下来做赌注,然后把它赢走。小孩子玩得忘了形,穷极了时当然会把当家的三角板孤注一掷。赌,都是一样的,不论大人小孩,总有赌红了眼的时候。(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你说,那时日子过得不怎么样,衣服裤子还成天趴在地上,有没有每天洗换,不记得了。

   那时柜台里见得到就是“丰收牌”、“工农牌”......记不大清楚了。

   哦,烟标,原来就是小时候用来拍打玩耍的“三角板”。收藏的当然只有历史,烟盒子还是四大收藏之一呢,在欧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将“烟盒子”命名为“烟标”这一文明术语还只有10多年的时间,当然对历史敏感的人,以收藏烟盒为记忆已不远不止10年。(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确实,烟标上记载着历史的踪迹。厂商名字、绘画、书法,现在还有焦烟含量,广告词,还有系列套盒......想起来是这样,我还说不大清楚。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有的烟盒上画着割稻子的意气风发的女农民,还有工农兵大生产(北京电影制片厂图标)的图案,现在我有时注意男人们抽的黄鹤楼烟也形形色色,有好几次我还把玩他们的烟盒,央求他们把烟盒送给我,真的很美,但我没想过收藏。只不过,现在的烟盒设计,偏重于文化,忽视了历史重大事件的表现。这可能也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系吧,人们更注重于与民生相关的事物。

  中国的“烟盒子”用烟标一词代替,显示着中国烟民素质向文明迈进,他们抽的不仅仅是解烦排扰、喜乐欢歌的烟,他们氤氲的还有心灵深处的淡泊。

  初解烟标一词,还有些不放心。便故意问掌柜:“你这是不是只卖烟标呀?”(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掌柜说:“烟标和烟一起卖给你。”

我与烟标(我与烟标的最新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