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张水长:永远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张水长:永远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烟草在线据《厂长经理日报》报道 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早晨,一位睿智的学者,深入浅出,亦庄亦谐地讲述着为人、为官、做人、做事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早晨,一位杰出的长者,激情飞扬、真诚满怀地表达着对集团、对品牌、对企业的祝福和期望;
这更是一个收获满满的早晨,一位烟草界的前辈,海阔天空、旁征博引地为我们答疑解惑,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表达方式,再次带领我们一起回顾了属于云南烟草人的那一段激情岁月!
2012年9月7日,得缘于云南中烟举办的一次群众性文体活动,我们有机会再一次见到云南中烟前任总经理张水长依然是随意舒适的衣着、依然是矍铄干练的神情、依然是铿锵爽朗的语调,记忆里,这位已经认识多年的领导,似乎从来就没有变过。
两个小时的时间、38年的跨度,这个早晨,张水长一直以来所特有的一段段充满画面感的讲述,引领我们从云南烟草工业发展的一个时期走入另外一个时期。对于我这样一个这位烟草前辈眼中地地道道的小字辈而言,有些事情自己曾经经历,更多地则只能通过想象;而对于这样一段充满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和事业而言,此刻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简单复述出其中几个记忆深刻的片段而已。
好在,这是一位个性鲜明的领导,长久以来都为云南烟草、甚至是中国烟草界所熟知,写下的这篇文字,其实只是为了表达我们的那份敬意和对云南烟草不凡发展历程的共同追忆!
片段一:传奇缘起于一个看似普通的开始
38年前一个普通的日子,一名极不起眼的普通退伍兵走进了昆明卷烟厂的大门,卷烟车间里从此又多了一名个子不高的青年工人。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凭着勤学与苦干,这名年轻人就成为“新中国”卷烟机上的优秀操作工。娴熟的操作技巧、谦逊的工作态度、乐观豁达的性格、稳定优异的产品质量,很多人都在称赞这个热情直爽的新同事并乐于和他结交,但是,估计没有太多人会想到,就是他,在日后会成为云南烟草工业改革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谈到这段经历,张水长颇多感慨:当时他在部队服役,极有希望提干,成为当时很多人艳羡的职业军人。然而,老母亲的一次工伤,促使他放弃了在部队的大好前途,同时也为了能到离家尽可能近的单位工作,在工作之余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母亲,他也放弃了当时远比烟厂条件和效益都更好的单位,来到了昆明卷烟厂工作。
1974年到1978年的4年间,被张水长定义为自己在烟草行业工作的“最扎实的阶段”:(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那种老式的"新中国"卷烟机,卷制好的烟支是要手工一捧捧的捧到烟盘里,一盘满了,再搬到格子车上。”
“机器老化严重,不仅要会操作,还要会简单的故障排除,不然生产任务就完不成。”
“那时候的工作时间经常是唱"东方红",天亮着就进车间,下班时候还是天亮着,中国好像没过过晚上。”
这段时间,亲身参与了烟厂一线的工作,并初步积累起了最基层的管理经验。尤其重要的是,那些陈旧的设备、十几年不变单一的产品,在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恶劣的生产环境条件下,一个班的工作时间往往要超过十几个小时,烟厂职工工作的辛苦、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低下,一一被记在心底,或许,从那时候起,改革与创新的种子就已经种下,只等着适宜的阳光水土,它就将破土萌芽。
片段二:“急性子”的“面”哲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张水长似乎是一个急性子的领导,在很多下属的感觉中,他所希望的工作方式,似乎也是那种掷地有声之后的立竿见影,然而,面对前所未有的改革探索,我们所看到的在他主持下的云南烟草工业“九变四”、“四变三”、“三变二”的历程,所经历的曲折坎坷到最后尘埃落定,原来,贯穿的居然是以柔克刚的“面”哲学。
“我们揉面,放面、加水、再加面、再加水,一点一点、一下一下地来,只有慢慢揉,揉透,揉出劲道来,做出来的面食才好吃”。
“云南烟草的改革也一定要慢慢来,尤其是有这么多事关利益、情结和帽子的问题在其中,一个问题解决得不好,都可能影响全局。所以,虽然发展形势很急迫,但方式一定急不得,所以只有采用这种"揉面"的方法。”
“改革的目的在于寻求资源整合后的最佳经济效益模式。不要在分蛋糕上下功夫,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怎样把蛋糕做大做好,做大是规模,做好是效益,效益和规模都上去了,怎么分都好分。”(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从“揉面”到“做蛋糕”,“面点大师”一旦在为改革策划,正确的方法之下,取得预期中的成效也自然是理所当然。
说到未来的发展,张水长给我们讲了一个“九九归一”的概念。
“九九归一”,这是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目前用得最多的解释是: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又回到本初状态。但是,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和一种涅槃,更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就行业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似乎更应该把后半段的表述作为指针。而当年云南烟草的九家卷烟厂,似乎冥冥中也暗合了这一种发展的趋势。
片段三:那些关于“云烟(大重九)”的探索
“大重九是一个有着绝对生命力的产品”,作为业内专家级的人物,张水长这样的肯定,对目前集团正在向全国铺开的“云烟(大重九)”的推介上市工作,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激励。
“大重九的金黄底色,表达的是高贵的气质;大重九的内涵,蕴藏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大重九的风格,是云南卷烟传统的飘逸、柔和、清香的特征;而最核心的,是大重九体现出了红云红河集团在思维与方式上的高度”。
从“大重九”引发的话题,大品牌发展的方向和规划上,张总经理谈到了很多。
吸烟与健康的问题、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品质与价位的问题、创业与守业的问题,滔滔不绝的讲述中,其实剖析的是卷烟品牌的发展内核,深厚的专业功底令人信服、言简意赅的明晰更给人醍湖灌顶的清醒。(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让消费者树立起对品牌文化理念的认同,加上良好的产品品质,以及适应社会现实与收入水平的合理价位,就将形成品牌的强大生命力。”
“从原料开始,一直到最终的上市销售、市场反馈,要形成一个综合的概念,抓住烟草是享受品这一本质,用打造产业链的思路来赢得生生不息的发展。”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谈到集团的发展目标,张水长给予的总结是:“不管发展得如何,都要时刻做好艰苦作战的准备!”
片段四:什么是衡量成功企业家的标准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云南中烟的改革正循着良性、持续和健康的发展轨道前进,作为奠基之一,应该说,张水长的事业可以算是成功了。交流中,我们曾经希望他能对此表达出一点对自己的肯定如果能有这个肯定,我们甚至希望是一种全局性的、前瞻性的和“有高度”的。
然而,张水长的表述,却回归到了最初来到烟草行业工作、与那些最普通的一线工人朝夕相处的时候,回到了云南烟草工业曾经的品牌发展缓慢、市场举步维艰的最艰难的时候:
“能够带给你的职工、你的下属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对企业家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企业的成功在于能够创造品牌并维护好品牌,如履薄冰并永不满足、找准方法但要注意方式、充满信心更要抓住关键,能够驾驭这样的心态和工作方式的企业家,他所领导的企业一定是成功的。”
人心所向是本质、品牌发展是根基,斗胆把张水长的话做了浓缩和提炼,我们想,这应该是张水长对自己烟草职业生涯的总结,但更应该作为所有企业和企业家都可以以此共勉的劝诫和指导吧?(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不记得是在哪里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说是有过波澜起伏的人生者是真正精彩的人生。对于之前云南烟草工业的改革,发展的业绩已经雄辩地证明了当初决策与实践的正确,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在伴随赞美的同时,肯定会有一些放弃和失落,这是改革的代价也好,这是谋求发展中的牺牲也好,总之,现在的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着收入、福利和效益的提升,可以明明白白地看着集团和云南中烟的持续做大做强、“云烟”品牌产销的节节攀升。
“永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告别张水长,车行向前,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地变换,回味这一次“特殊”的采访,这句话一直萦绕在耳边,而前面的路,因了发展的名义,似乎也不是那么地拥堵和颠簸了。
张水长:永远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