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香烟的如烟往事[图]

新商盟网 2023-03-17 16:48 111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温州香烟的如烟往事[图],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温州香烟的如烟往事[图]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尽管“吸烟有害健康”,但仍有无数人对香烟情有独钟。当温州烟民在大抽外地香烟的时候,你们是否知晓温州曾经有过生产卷烟的历史———

斑驳的厂牌,昭示着温州香烟生产的消亡。

 

第一个温产香烟牌子“大利”的烟标。

 

名噪一时的“飞将军”香烟烟标。

  “大利”香烟,最早的本地牌子

  “这是温州最早的烟标‘大利’,那是瓯江牌香烟,温州最后生产的香烟。”一说起温州的本地香烟牌子,温州市收藏协会烟标专业委员会会长叶炎生如数家珍。

  叶炎生从七八岁时就开始收藏烟标,他向记者展示了“大利”、“千里马”、“瓯江”等老一辈温州烟民熟知的烟标,其中的大部分如今都成了绝品。(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新中国成立前,温州卷烟比较知名的牌子是温州协记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协记烟厂)生产的“大利”牌和“小桃源”牌,于1941年开始生产。“大利”牌卷烟是温州生产的第一个香烟牌子。“小桃源香烟为硬壳十支装,这是早期的香烟包装,没有过滤嘴;其他牌子还有千里马、万里桥、雁荡、明星、大堡垒、中山门、红牡丹、芷江等,均为20支简装,没有内衬纸,只有四五十克薄纸作小包的壳子纸。”叶炎生一一介绍着,他收藏了温州本地产的30多个牌子的香烟盒。

  抗日战争期间,温州市场卷烟供应奇缺,卷烟生产由此开始发展。据相关烟草资料记载,抗战期间,永嘉县城区(现鹿城区)有协记、华比、兴华、龙华等十余家卷烟厂,并成立了“永嘉县卷烟工业同业工会”。而乐清、平阳、文成也兴办了泰山、大成、加义等几十家烟厂。到抗战后期,温州卷烟厂达四五十家,大多为手工生产,卷烟牌子经常更换,股东时常并散,生产时开时歇,卷烟的质量较差,口感很呛。

  温州第一家有规模的卷烟厂是协记烟厂,其前身是湖北汉口青年烟厂,因当时反对青年人吸烟,所以新组建的烟厂不能有“青年”两字,就改名为“协记”。协记烟厂厂址在大南门板桥底,系合资经营企业。该厂生产的卷烟畅销温州、丽水和闽东、江西一带。月产50大箱,产量最高时达400余大箱。

  抗战胜利后,上海卷烟和英美外烟大量涌入温州,因其价廉质优,很快占据了温州卷烟市场的份额,当时除协记烟厂外,所有烟厂纷纷歇业或倒闭,而协记烟厂也于1950年停产。

  温产“中华”,一毛二一包

  “解放后,温州先后出现过三个烟厂。”叶炎生说,“生产的卷烟牌子有友谊、中华、飞鸟、军用、双鸡、瓯江、试销、大猫8个。”

  1950年,解放军驻温部队为了解决部队的卷烟自给问题,借用停产的协记烟厂的设备和技工,利用菜金,筹办了瓯海烟厂,厂址在永川码头。当时烟厂每天生产十几箱,每月生产400余大箱。当时分给部队每月七八十大箱,作为军用卷烟,另外生产的“友谊”、“中华”、“飞鸟”三个牌子的卷烟,由百货公司和营业部代销。当时“中华”是一角二分钱一包,飞鸟是八分钱一包。最贵的是“友谊”,要二角四分钱一包。后瓯海烟厂因原材料供应不上等原因,于1952年停产解散。

  1952年,原协记烟厂股东筹资,让1950年停产的协记烟厂恢复生产。因它的厂址在市区万里桥,所以把香烟牌子取名叫“万里桥”。香烟的产、供、销由当时市专卖事业处管理安排,由于缺乏烤烟原材料,加上香烟价高质次,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于1955年撤并到杭州利群烟厂。(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温州市14户烟丝店组成了“温州烟丝生产合作社”,即后来温州市烟厂的前身,厂址设在市区朔门横街。1974年,市领导采纳市财政部门的“以老厂养新厂,在烟丝厂的基础上筹建小卷烟厂”的建议,在温州市烟丝合作工厂基础上,以老厂养新厂,筹建了温州市卷烟厂,1978年更名为“温州市烟厂”。

  文成香烟,在硝烟中关停

  上世纪四十年代,是温州卷烟生产的兴盛时期,各家烟厂为了竞争,开始注重卷烟的牌子。叶炎生查阅了这方面的资料,发现文成各卷烟厂在香烟牌子名称上的竞争最为激烈。

  据《文成文史资料》记载,1942年,文成大的郑明恕等十余人合股兴办中民烟厂,招女工数十名,手工生产“飞将军”牌卷烟,率先用商标(如图)。接着,赵沛罗等兴办加义卷烟厂,生产“高射炮”;王绍明、王鸿亨等兴办的浙江卷烟厂,生产“明星”、“西湖”;不久,程禀聪等兴办远征军烟厂,生产“远征军”。后来,郑明恕退出中民烟厂,另与郑明都、郑存厚三人合办了三友卷烟厂,生产“大堡垒”。

  “文成五家烟厂之间的竞争激烈,不必说在组织原料、销售地域上展开竞争,光看他们产品的牌子与商标图案也能知道个大概意思。”叶炎生指着这些烟标说,“高射炮”要打下“飞将军”、“大堡垒”要“飞将军”无所作为,“远征军”要替代“飞将军”显露锋芒,“明星”、“西湖”看似超脱,实则要以雅胜俗。加义厂还因“高射炮”的商标图案中有一架飞机被高射炮击中,与中民厂发生过矛盾。

  解放后,文成的卷烟厂也没能在外地香烟的冲击下生存下来,中民、加义等三厂的进口卷烟机都被温州小桃源烟厂买去,从此文成再没有卷烟生产记录了,而这些曾经的香烟牌子,成为今天烟标收藏者的珍贵藏品了。

  温州雪茄,加酒和砂糖

  雪茄烟是许多达官显贵身份的象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温州也赶时髦,生产过大量的雪茄烟。(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一直住在温州市烟厂里的曾裕举老人,今年85岁高龄。虽然在烟厂工作,他却从来不吸烟。他摇着头说,“吸烟有害。”

  曾裕举1956年就开始在温州烟丝厂刨烟丝。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前,温州没有生产雪茄烟的历史,之后,温州烟丝厂因为土烟丝销路日益减少,打算开发新产品,准备生产雪茄烟(又称叶卷烟)。1970年,温州烟丝厂派人到上海、杭州等地的烟厂参观学习雪茄烟的生产技术,并采集国内当时市面上销售的各种雪茄烟,进行研究后,选用桐乡烟叶为包皮叶,松阳烟叶为芯叶,开始试产雪茄烟。当时温州的雪茄烟销量还是好的,因价格便宜,很受西北,特别是陕西、甘肃市场的欢迎。

  雪茄烟的生产都是用手工设备。当时的雪茄烟式样是平头尖尾,和大拇指一般粗,每支长9—9.5厘米,与现在的香烟差不多长。“在炒制烟丝的时候,里面还加了烧酒、香精、砂糖等配料。”老人比划着说,刨烟丝和炒烟丝都是需要技术的。“那时候温州产的雪茄烟有‘劳动’、‘工农’、‘光明’等七个牌子,1970年试产试销,1983年就停产了。”叶炎生指着收藏本里硬壳烟标说。据记载,13年的时间里,温州烟厂共生产了83万多条(十支装一包,十包一条)雪茄烟。

  1983年,国家颁布烟草专卖条例,加强对卷烟、雪茄烟生产的计划管理后,温州烟厂因归口供销系统而未被列入计划,温州烟厂停止了生产。

  温州烟厂,记忆的代名词

  日前,记者找到了市区永宁巷121号的温州市烟厂。在一座破旧的两层楼房前,一块斑驳的木牌上,“温州市烟厂”几个黑字已经模糊了。在厂房里面,找寻不到卷烟生产的痕迹,只有在靠大门口的一面墙上,隐约看到“温州烟厂生产安全防范规则”的字样,显示这里曾经的往事。

  今年55岁的薛金文告诉记者,他家就住在这个烟厂的旁边,他小时候经常跑到烟厂里去玩。“那个时候,这个烟厂里工人很多,大门旁边开了一个窗口,专门卖烟,经常看到人们在窗口排队买烟。”

  陈燕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过温州烟厂的副厂长,她是1974年进温州烟厂当工人的,每天要完成400包卷烟的包装任务。“当时厂里在藤桥建立了500亩烤烟种植基地,请了上海的老师来指导卷烟生产,还请了湖南的老师来种植烟叶。”那时候,有“试销”和“瓯江”两个牌子,“瓯江”二角七分钱一包,“试销”三角四分一包,口味与“利群”香烟很像,较受欢迎。(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因烟叶质量不好,加上那个时候物资稀缺,有时候烤房在烤烟的时候,由于缺煤,不得不停工,等运来了煤,再继续烘烤。”陈燕秋说这样烤出来的卷烟质量可想而知。“‘瓯江’卷烟的口感差,抽起来像喝劣质的烈酒一样呛。”她爱人在旁边插话说。

  温州市烟厂的工商、税务执照现在还没有注销。陈燕秋感叹,目前烟厂在职工人还有42人,退休工人43人,烟厂靠出租厂房,给这些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和发放工资。相关链接“温州人”牌香烟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名后的“温州人”还作为品牌出现在天津卷烟厂的香烟盒上。香烟的外包装盒红艳艳的底色上,醒目地写着“风风火火闯九州———温州人”的广告语。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温州人”牌香烟停产。

温州香烟的如烟往事[图]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