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黄鹤楼“四度”传奇(下),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黄鹤楼“四度”传奇(下)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烟草在线专稿 “品牌维度论”是指在时间的长轴上,对于卷烟品牌成长和塑造全方位、多角度的解析与认知感受。由“一维”到“四维”是空间概念的转换,而一个品牌由“一维”到“四维”齐备,则说明其实力的突破与品牌塑造上的完善成形。应该说,未来卷烟“知名品牌”的元素构架,就是一个四维品牌的构建。
“生态”科技 技术成就品牌高度
优质原料+精湛工艺+科技力量 =“黄鹤楼品牌神话”。这是糖烟酒周刊品牌研究中心给黄鹤楼总结的一个简单的品牌公式。作为千元价位的头名巨擘,1916黄鹤楼在市场上所树立的品牌高度尚无人能够赶超。黄鹤楼从后来居上的黑马到行业地位稳固的高端翘楚,这与萦绕其上的“科技之光”密不可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黄鹤楼品牌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解析。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黄鹤楼卷烟:消费者体验的不仅仅是一支小小的卷烟,而是数百项创新科技的集成品……
2008年,黄鹤楼正式创建了“淡雅香”品类,并成为中国烟草品类构建的领袖品牌。“淡雅香”,坚持“低害低焦高香舒喉”的风格特征定位,其除了在香气上体现了更符合当代精英人群需求的淡雅之香,还创造性地在生理特性之外加入了“雅”,让一个生硬的术语变成了一个散发着文化气息、在审美上具有艺术格调的独特品类。淡雅香,给予消费者的,除了生理满足,更多在于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体验。天赐淡雅香,那是自然愉悦的香气,让人觉得浪漫、雅致和释怀。
因为稀有,所以尊贵。自然天成的“清江源”富硒烟叶和极致醇和的“金神农”原生态烟叶,是淡雅香品类的特色原料。传奇的特色烟叶,扩充了天赐淡雅香的传奇。环神农架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0%左右,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无污染,水质清冽甘甜,具备生产特色优质烟叶的生态环境基础,这里生产的烟叶“香气清甜飘逸,烟气醇和细腻、有一定的留香和回甜感”,是我国优质烤烟生长适宜区之一。充分考虑到烤烟质量风格特征与海拔高度、种植区域的关系,黄鹤楼科技园将环神农架周边烟区划分为“北部”和“东南”两个区域,在两片海拔1000米以上、平均日照超过6小时的区域里,又划分出4块烟叶基地,实现了生产区域的精确定位。通过三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集成,确定了合理的轮作制度和土壤保育技术,明确了适宜的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形成了较完善的“金神农”品牌烤烟生产综合技术体系,实现了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的技术定位。
是什么赋予了黄鹤楼品牌“科技卷烟”的名称?是什么成就了黄鹤楼品牌“不伤喉”的特质?其背后强大科技支撑究竟如何构建?其实探究黄鹤楼的科研实力,莫若说是对其“生态科技”形成一定的认知和了解。黄鹤楼的产品研发体系犹如一套完备的“生态体系”。科技的意识和思想注入了研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仿似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无知无识的烟叶、辅料进入这一系统,“演进”为一包包兼具品牌灵性、彰显品牌性格的成品。在这一科技生态系统中,产品内质得以滋养、品牌性格得以形成、品牌风骨得以繁衍……黄鹤楼的科技生态赋予其品牌长久且旺盛的生命力。(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科技“生态”形成的背后,反映出管理者对行业发展的精准预期和先行决断。湖北中烟先后与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联合2700多名社会专家实施技术攻关,截止目前已累计申报专利849项,授权专利541项。企业在天然香精香料研究、功能型嘴棒、减害增香型薄片、减害降焦技术研究应用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所生产的低焦油黄鹤楼、红金龙品牌系列产品达到全国低焦产品市场份额的40%左右,成为引领低焦潮流的代表企业。
自2003年以来,湖北中烟针对低焦低害卷烟的研发,形成了一系列焦油含量低至3mg/支、1mg/支、甚至接近0.1mg/支的产品储备和技术储备,同时这些产品均集合了消费者可视、可听、可触、可嗅、可品的可体验专利技术,形成了产品的个性化特征,构筑起品牌的技术资源。以黄鹤楼低焦油卷烟产品发展为例,通过对原有成熟产品进行降焦改造之后,如黄鹤楼(硬1916)、黄鹤楼(软论道)、黄鹤楼(硬论道)、黄鹤楼(软珍品)、黄鹤楼(硬金砂)等原有成熟产品的焦油含量均从原来高于8mg/支以上降至8mg/支,黄鹤楼品牌焦油含量8mg/支及以下的低焦油卷烟产品销量也从2010年全年不足1万箱的规模迅速增长至2011年1-7月30.68万箱的规模,黄鹤楼这个品牌在焦油含量8mg/支及以下的低焦油卷烟销量排名中,迅速从之前排名前十强名单之外上升至排名第二名的位置,占据全国高档低焦卷烟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第四名的桂冠则为红金龙摘得。
今年8月,最新一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的技术创新考核总得分排名中,湖北中烟跃居行业18家卷烟工业企业第一位,在低焦油卷烟销量、授权发明专利数量、高层次人才数、高技能人才数、在研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数、在研科技项目实施评价、研发费用、科技成果数、科技成果奖励等10个项目方面表现优异,均获得满分。
拆掉藩篱 创新驱动品牌速度
从2004年的不足4万箱,到2011年几近破百,持续多年40%以上的增长幅度成就了黄鹤楼快速成长的品牌传奇。这份“超常规”发展速度的背后,是根植于企业血脉的创新意识。(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企业引以为傲的黄鹤楼科技园,如今已经成为创新思想的策源地、创新活动的集成地、创新成果的转化地,并初步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管相结合的外向型创新体系。近年来,科技园先后与国内外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相关专业的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十多个专业研究院等,被称为“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技术创新基地。” 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黄鹤楼科技园吸纳了包括4名院士、100余名博导在内的2700余名社会各界人才,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加强新原料、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段等核心技术研究。
重启经典,1916黄鹤楼横空出世缔造高端神话;品类构建,淡雅香引领蓝海战略风潮;创建烟草行业第一个高水平、深层次、多维度的科技创新平台——黄鹤楼科技园;创建烟草行业第一个以绿色、环保、节能为主题的生态工业园——黄鹤楼工业园;第一包短支烟、第一包细支烟、第一包倒置烟……“盘点”黄鹤楼的诸多创新之举,让我们颇有“为之振奋”的感觉。在这个创新已然成为“常态化”的氛围中,任何的循规蹈矩和墨守成规都成为了“另类”的表现……
拆掉藩篱、勇于创新还体现在湖北中烟“汇聚天下精英”的用人理念上。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要素,湖北中烟对于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表现出了特别的重视。在黄鹤楼科技园“二十所一室”,汇聚了来自祖国各地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在湖北中烟,“英雄不论出处、鼓励黑马杀出、不戴有色眼镜”的创业氛围,造就了企业“天下之才唯我用”的气度胸襟。企业向科研骨干倾斜的激励措施尤为明显,不论“正式工”还是“合同工”,一律以绩效论报酬,科研人员的平均收入要比行政人员高出许多,最多的可以达到公司高管的待遇。正是这种“汇聚天下精英”的人本思想,驱动着创新的车轮滚滚前行,让黄鹤楼品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包容前瞻 文化引领品牌气度
历经时间的洗礼,经受了市场大潮的考验,征服无数消费者的心智,黄鹤楼,逐渐显露出了一种气度。这种气度来自于包容,来自于品牌、市场和创新多方面的前瞻性,也来自于黄鹤楼与生俱来的独特的品牌文化的引领。(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自1916黄鹤楼横空出世、淡雅香香飘万里之后,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品牌实力的不断增强,黄鹤楼的品牌阵营也在持续地扩充。2006年,黄鹤楼以硬金砂、软蓝、软硬红为基础产品,满天星、珍品为高档产品,1916系列、漫天游系列作为高端产品开始崭露头角。到了2010年,黄鹤楼品牌形成了金砂、软蓝、雅香、论道、珍品、漫天游、1916等7个成熟系列,同时梯耙、感恩、为了谁、问道、品牌等作为新生力量蓄势待发。目前,黄鹤楼品牌已经成为在销产品数量最多、系列价位规格最齐全、研发速度最快、市场反应能力最强的中高档烟品牌。
品牌做大的同时,黄鹤楼的品牌文化也相应地彰显出包容与延展性。从最初的“楼文化”向植根于华夏民族血脉的传统文化延伸,进而扩展为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现代“多元文化”;从荆楚文化为特征的地缘文化到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精神诉求的代言;将低调、内敛的雅士文化融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与品牌做强做大相匹配,黄鹤楼文化体系同样在做广做大,两者相互联动,相互促进,构筑起黄鹤楼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包容力。
“千古江山第一楼”,画鹤起舞、乘鹤飞仙。千百年来,才子云集,谈诗论道,舞文弄墨,神话传说与名人佳作,留给后人无限遐想。其为黄鹤楼品牌文化的“繁衍提升”提供了底蕴根基。“1916”,隐寓了一种民族自强的精神,开创数字命名卷烟规格的先河,业已成为中式高档卷烟的中国符号;“漫天游”,直抒浪漫超脱情怀,开创“早、中、晚”不同时段区隔消费的特质,成为兼具浪漫情怀人群的首选;“问道”、“品道”、“论道”,“选择性继承”并创新性发展了“道”文化,从而生成新的文化取向,让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血脉、植根骨髓的“道”文化,焕发出契合当下时代特征的瑰丽色彩;“感恩”,从礼仪中受到启发,“为了谁”,是对最可爱的人的大义赞美……黄鹤楼的每一个规格,每一款经典,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它们把黄鹤楼文化中的浪漫、感恩、明理、自强、创新等精神元素演绎得深刻而隽永,让消费者在获得感官满足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种文化的体验,一种精神上的熏陶。与其说黄鹤楼是在做产品,不如说它是在做共鸣,每一款黄鹤楼规格,都寓意着一种文化价值或文化取向,在自觉不自觉间便与人们的心
黄鹤楼“四度”传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