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减法”这道题(做好“减法”这道题的最新信息)

新商盟网 2023-04-10 15:45 187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做好“减法”这道题,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做好“减法”这道题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政策引领,降焦助推减害

  卷烟焦油是卷烟烟丝中的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固相冷凝物。卷烟焦油成分极其复杂,尽管有害成分仅占其中极小的一部分,但降低卷烟焦油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卷烟有害成分释放量。

  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1年1月1日起,国内生产卷烟盒标焦油量不超过12毫克/支,2015年1月1日起不超过10毫克/支;卷烟危害性指数到2012年降至9.5以下,2015年降至9.0以下。”

  2010年3月1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印发通知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生产的盒标焦油量在12毫克/支以上的卷烟产品不得在境内市场销售”。

  中式卷烟不但要做到低焦油,同时要求保持甚至提升原有的香气、吸味。行业确定了“稳步降焦、重在减害”的方针。2010年,国家局在“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及“技术创新上水平”实施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掌握中式低焦油卷烟香味补偿核心技术”,“建立中式卷烟减害降焦、增香保润核心技术体系”。

  此外,国家局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市场监控,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交流合作,引导品牌拓展,全面推动行业减害降焦工作。一年中,行业工商企业按照国家局要求,大力推进减害降焦工作,节奏逐渐加快,市场销售卷烟的焦油量也呈下降趋势。2010年,全国卷烟焦油量实测平均值和烟气一氧化碳量实测平均值同比分别下降0.3毫克/支和0.8毫克/支。

  技术创新,“多轮驱动”解难题(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降焦只是手段,减害才是目的。

  减害降焦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角度推进。

  作为行业减害降焦工作的重大抓手,2009年正式启动的卷烟减害技术重大专项在2010年取得了较大进展。2011年1月14日,作为重大专项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卷烟危害性评价与控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项目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除基础性研究外,以郑州烟草研究院为代表的行业科研机构不断加大减害降焦功能性材料、选择性减害技术、卷烟香味补偿技术等方面研究力度,努力在理论研究和共性技术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在推进减害降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减害降焦需要调动行业各单位、各部门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2010年,行业工商企业与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创新,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减害降焦工作的深入开展。

  培育和推广低有害成分前体物的烟草新品种,是从农业环节降低卷烟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这一判断,2010年12月9日,行业烟草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正式启动,开启了烟草育种的新时代。该项目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育在减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烟草新品种,这对于中式卷烟减害降焦将起到重大作用。(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改进卷烟的叶组配方,尽可能使用焦油释放量低的烟叶原料,是降低卷烟焦油的重要途径之一。行业工业企业开始在卷烟叶组配方中大量使用成熟度好的上部烟叶,以减少烟丝焦油含量,达到减害降焦的目的。

  滤嘴对烟气焦油的过滤效果因过滤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与滤嘴的压降、长度密切相关。一些工业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通过卷烟滤嘴技术达到减害降焦的目的。

  提高烟丝的填充能力、滤棒打孔、提高卷烟盘纸的透气度……2010年,卷烟工业企业尤其是重大专项的12家试点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加强减害降焦实用技术研究,进一步强化了中式卷烟“风格独特”和“危害性低”两个基本特征。

  品牌发展,培育新品满足需求

  优质低害是卷烟产品的发展趋势。减害降焦工作必须与重点骨干品牌培育紧密结合,才能进一步体现减害降焦的成效。近年来,部分卷烟工业企业已经开发了一批减害降焦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2010年,低焦油低危害卷烟产品进一步呈现出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卷烟工业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变化,不断推出低焦油低危害卷烟新品,使原有的传统品牌进一步夯实基础,稳步推进。“长白山”是低焦油卷烟产品代表品牌之一,2010年推出了焦油量为1毫克/支的“长白山”(高山流水)。“中南海”、“黄鹤楼”等品牌也相继推出低焦油低危害卷烟新品。(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另一方面,卷烟工业企业认真研究市场客观需求,更加重视低焦油低危害卷烟的研发,积极培育中式卷烟低焦油低危害品牌,使重点骨干品牌的低焦油低危害卷烟规格逐渐增多。2010年,“娇子”、“白沙”、“双喜”、“云烟”、“七匹狼”等十几个重点骨干品牌相继研发了一系列产品,满足了市场对低焦油低危害卷烟的需要。

做好“减法”这道题(做好“减法”这道题的最新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