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补齐技术短板 推进烟叶产业发展

新商盟网 2023-04-12 16:23 145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全力补齐技术短板 推进烟叶产业发展,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全力补齐技术短板 推进烟叶产业发展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烟草在线赣州消息  摘要:本文从赣州市烟叶生产和技术创新实际情况入手,查找了烟叶生产主要技术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补齐技术短板、推进烟叶产业发展的粗浅思路、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烟叶、技术、产业、发展

  今年,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对江西烟草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卷烟产销200万箱、烟叶收购200万担、税利200亿元的“三个两百”新目标、新任务,是对国家局局长凌成兴提出的“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行业“三大课题”的重大破题,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系统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赣州作为全省最大烟叶主产区,认真查找烟叶生产薄弱环节,着力补齐技术短板,切实提升烟叶生产烟叶质量水平,为下一步赣州烟叶产业适度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实践行业“三大课题”和落实全省系统“三个两百”新目标、新任务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

  一、赣州市烟叶生产和技术创新概况

  近年来,赣州市局(公司)在省局(公司)、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产烟县(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强化科技兴烟,全市烟叶产业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1.烟叶生产呈规模化发展态势。万担乡、千担村和20亩以上大户产烟量分别约占30%、50%、60%,形成了以石城、会昌、瑞金、安远为主产区和信丰、兴国为特色产区的烟叶产业格局。

  2.赣南优质烟叶更加彰显特色。经过省局组织专家认定,江西烟叶为甘甜香味、浓香型风格特征,具有丰富香气、提高香味品质作用。其中信丰已被行业认定为浓香型烟叶典型产地之一,所产烟叶经红塔集团多年叶组配方实践过程证明,与玉溪烟叶有较好的配伍性。以信丰浓香型烟叶为代表的赣南特色优质烟叶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更多卷烟工业企业的重视。

  3.现代烟草农业水平稳步提升。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行业资金5.33亿元,建设密集型烤房7556座,推广烟用农机2519台,完成烟水烟路建设基本烟田面积32.15万亩。

  4.烟叶销售市场基础日趋稳固。红塔集团、江西中烟已成为我市调拨量稳定在10万担的最大两个烟叶客户,广东中烟、福建中烟等优强工业企业逐渐增加了我市烟叶调拨量。目前,共建烟叶基地单元2个,到2015年将达到7个。(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5.烟叶基层建设取得明显进步。设置烟叶收购站59个,在岗烟叶员工481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多名,全面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收购和质量体系管理。

  赣州市作为全国烤烟生产潜力产区稳居全国三十万担以上产烟地市行列。2013年,全市种植烤烟县8个,种烟乡镇96个,种烟村738个,种烟农户8946户,种烟面积13.3万亩,收购烟叶37.42万担,烟叶产值和烟叶税分别为4.37亿元和0.96亿元,烟农户均收入达到近5万元,烟叶已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赣南老区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在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下,赣州又迎来了烟叶适度加快发展的机遇。根据安排,全市规划到2015年种植收购烟叶50万担,建成烟叶基地单元7个,到2020年种植收购烟叶80万担,力争达到100万担,积极打造南方特色优质烟叶主产区。这必将极大促进赣南老区的振兴发展,同时对全市今后的烟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赣州市局(公司)认真按照省局部署,围绕烟叶生产水平提升,开展了大量科技协作、自主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在育苗、专用肥、烘烤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建立起烟叶标准化生产体系,持续支撑了烟叶产业发展。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全市系统围绕赣南烟叶特色挖掘和定位,承担和协作开展了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有关专题、子项目和延伸课题,初步明确了全市产烟县烟叶香型特点、质量风格总体特征和以及与有关因素的关系;自主承担实施了十多项科技项目,重点开展了“一烤一方案”烘烤技术推广及其深化研究,稳步提高了全市烟叶整体质量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系统拥有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4人,累计取得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成功申报省级地方标准8项,发表科技论文十余篇。

  二、全市烟叶生产主要技术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主要技术问题

  赣州烟叶生产实现稳步发展,促进了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发展过程中需要正视和客观看待的问题和挑战:从全国范围来看,赣州烟叶规模仍然很小,烟叶质量水平不高,赣州烟叶还不是卷烟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依然偏低,烟叶生产还将长期面临稳定的压力;烟叶生产水平与先进产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1.烟苗还不够健壮。对“壮苗”认识存在误区,壮苗培育温湿度管理、剪叶等方面技术还有提升空间。标准化育苗技术特别是湿润育苗干湿交替、炼苗控苗、卫生操作等方面还落实不够到位,烟苗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2.烟田翻耕深度不够。机耕翻耕普遍不够深,平均深度只有8-10公分,导致起垄后烟垄不够高大饱满,带来了施肥过量、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

  3.烟田翻耕整地偏迟。近几年,全市产区翻耕整地总体滞后,没有做到冬至前全面完成冬翻。特别是在烟农积极性不高、政府抓烟力度小的产区尤其如此,没有很好发挥冻土晒垄的改良土壤作用,影响了部分产区烟垄及时准备的进度。

  4.土壤改良难以落实。目前,规模种烟户逐渐增多,他们为追求短期利益,不重视土壤改良,偏施化学肥料,直接导致土壤酸化和有机质减少等土壤问题持续加重,带来烟株营养不协调、长势不稳健、病虫害易发多发和烟叶品质下降等问题。

  5.病虫害防治比较薄弱。田间卫生、清沟排水等农业防治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为病虫害爆发创造了条件。化学防治缺乏预测预报,随意性较大。病毒病、赤星病对烟叶质量造成了很大损害,其中赤星病已成为制约旱地烤烟发展的主要病害。

  6.施氮和打顶不够科学。为追求高产,过量施用氮肥、提前打顶以追求开片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中上部烟叶烘烤特性变差,烟叶成熟度难以保证,烟碱含量居于较高水平。同时,全市各产区打顶标准把握不尽一致,种烟大户打顶时间跨度普遍偏长,造成烟叶质量存在一定差异。

  7.烟叶采收烘烤水平较低。“二次停烤”落实不到位,赤星病造成抢采,做工人员乱采,采青、采高烟叶也是常见问题,这些均已成为制约烟叶成熟度提高的最关键问题,也是K326等所谓难烤品种烟叶成熟度较差的主要原因。鲜烟分类不到位造成较多低次烟产生。烟农对烟叶烘烤原理及其技术掌握不够,烘烤操作失误,密集型烤房存在问题,均是造成烟叶烘烤质量较差的原因。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烧火不稳,升温过快,定色阶段稳温时间不够,烤后烟叶不够理想。

  8.烤烟分级和预检基础不牢。当前,烤烟分级主要是由在家的老人、妇女完成。他们技术掌握不够,人员流动性较大,同时按重量计酬分级,烟叶纯度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混部位、跨组别、越等级的现象经常发生。预检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难度较大,给稳定和提高烟叶预检质量带来了压力,直接影响了烟叶收购等级质量。

  以上问题,最终导致了部分产区烟叶质量下降,特别是烟叶成熟度较差和纯度不够已成为烟叶质量瓶颈,制约了烟叶生产进一步发展。(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二)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烟农期望值偏离生产实际。随着经济社会水平提高,“穷人种烟”逐渐变成较富裕的群体种烟。这类烟农对烟叶生产效益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在保持较高种烟规模的基础上,追求高产和少投入,造成烟叶生产粗放,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2.生产手段滞后于生产需要。赣州作为丘陵地形为主的烟区,烟叶生产机械化率偏低,每亩用工仍高达25个左右,已成为制约规模化种植的现实因素。部分已推广使用的翻耕、培土机械,设计标准还是偏低,影响了翻耕深度和培土效果,性能还有提升空间。

  3.技术指导到位率差距较大。技术指导率在产区间、烟技员之间差异还较大,炼苗、卫生操作、清沟排水、科学打顶、成熟采收、稳定烧火等关键技术要求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4.烟叶生产管理还有提升空间。基础管理比较薄弱,特别是部分烟站受人数少等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做到大胆管理。烟叶生产政策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对烟叶生产的导向作用。

  5.技术研发滞后于烟叶生产形势。科研力量还比较薄弱,思想还不够解放,有效解决烟叶生产技术问题的科技合作与协作还没有大胆地、深度地开展。

  6.烟叶生产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烟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烟技员逐渐老化,部分人员还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制约了烟叶生产工作开展。(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解决好以上问题,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烟叶质量水平,对于贯彻落实好国家支持政策,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赣州打造成南方优质烟主产区的烟叶产业长远发展目标具有关键性意义。

  三、全力补齐技术短板、持续推进烟叶产业发展的思路、措施和建议

  当前,赣州市烟叶生产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站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行业与地方共同发展的高度,认真把握烟叶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推进烟叶产业发展工作。要树立“问题就是差距,差距就是潜力、潜力就是后发优势”的进取意识,坚持全面、长远、系统的眼光,看问题,找差距,出实招。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特别是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按照烟叶部门主导、生产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支撑、产区政府保障的工作思路,切实采取针对性地措施,强力推进,努力推动解决技术制约、管理缺位、政策失准、基础不牢等问题,化潜力为优势,不断促进烟叶产业持续发展。

  (一)准确把握烟势烟情,理清烟叶水平提升思路。在当今烟草面临更严紧控制背景

全力补齐技术短板 推进烟叶产业发展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