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烟叶发展基础 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新商盟网 2023-01-31 01:05 132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巩固烟叶发展基础 赋能产业提质增效,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巩固烟叶发展基础 赋能产业提质增效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近日,2022年云南省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召开。从楚雄州牟定县共和镇核心烟区高质量发展现场到余丁绿色智慧烘烤工场,从标准化烟站创建到楚雄州“一部手机种好烟”相关平台的推广现场,从观摩感受到现场座谈……与会者交流楚雄州稳定核心烟区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及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156”示范工程建设的经验,共谋全省烟叶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

转型升级 巩固烟叶发展基础

现场会上,参会人员走进牟定县共和镇核心烟区,烟叶产业工人队伍正在忙碌着,一派繁忙景象。

然而,在2013年到2017年,共和镇烟叶生产一度面临种烟比较效益下降、烟田碎片化严重等问题。“在哪种、谁来种、怎么种”成为当时烟叶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

“2018年以来,依托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烟叶生产方式转型以及产业融合发展,楚雄烟区实现了核心烟区稳定种烟,烟叶计划稳中有升,生产水平稳步提高。”楚雄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建立了核心烟区土地统一流转机制,90%的基本烟田实现10年以上集中流转,适度规模烟农培育效果明显,职业烟农种植占比91%;种植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千亩连片、万亩连片成为常态;烟叶生产水平稳步提升,“2260”田间生产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共和镇建立了“镇村联动”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去年全镇烟叶产值达到5800多万元。他们还通过实施绿色、生态、安全、高效的烟草病虫害防治方法,助力绿色发展。

共和镇核心烟区高质量发展是全省烟叶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的缩影之一。

去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联合相关部门下发关于推进核心烟区保护的实施意见。保山、昭通、曲靖、红河、楚雄、丽江、大理等产区出台了关于基本烟田保护和稳定核心烟区的指导意见等相关制度文件。曲靖、玉溪、红河、楚雄、保山、普洱、德宏等地分别出台了支持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同时,红河、文山、大理、临沧等地通过加强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合作,建设烤烟套种玉米示范烟田3.5万亩,探索构建粮烟协同发展新模式,实现粮食安全有保障、农民收入有增长、核心烟区更稳定。目前,全省共建设59个烟区产业综合体,在轮作烟田、育苗大棚、烤房利用上,已经形成“云香软米”、烟后豆类、云耳、玫珑蜜瓜等“烟叶+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楚雄州牟定县共和镇万亩核心烟区烟田。梅文强摄

理念“焕新” 赋能烟叶产业提质增效

现有可用密集型烤房1.6万座,覆盖率不足60%;烘烤管理人均指导面积大,管理效率低,精准性较差……曾经,烘烤作为楚雄烟叶生产最大的短板,严重制约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补齐烘烤短板,楚雄州大力推进新能源烤房建设。

“电烤房利用热辐射和热传导方式,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后传到空气中……”牟定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套设备电源需求标准低,用陶瓷厚膜移动式电烤房,烘烤成本明显降低。

“在烘烤季,村委会委托合作社经营管理,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在非烤季,村委会开展烤房冷库仓储服务等多元利用。”楚雄州局(公司)工作人员说,全州300座电烤房建管机制建成后,烟农的烘烤成本下降近50%,村集体全年综合收益60万元,合作社盈利20万元以上;年均可替代燃煤2000吨以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60吨左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和壮大村集体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目前,牟定县烟叶产业工人队伍已完成了育苗至大田生产8个环节的专业服务。同时,该县针对烟农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积极开展专业托管、代采代售等服务形式,形成两种鲜烟叶收购新模式。

去年,围绕绿色、低碳、机械、智慧的发展方向,云南各烟区不断推进烟叶生产方式转型。今年,全省烟区共开展水肥一体化56.86万亩;推广绿色高效植保613.67万亩;计划推广生物质燃料42.2万吨,新能源烤房8.87万座;使用0.01毫米地膜554.97万亩;推行田间鲜烟叶农残快速检测面积606.82万亩。楚雄、文山成功研发膜下小苗多功能抛苗移栽机,实现起垄、打塘、施肥、浇水、抛苗、覆膜、布管等环节的一体化作业。

同时,规模种植主体进一步优化,今年全省10亩至30亩农户数占比51%,30亩以上农户数占比5.4%,职业烟农队伍累计培育达到21.93万户,“80后”“90后”烟农达到8.5万户。建立统一用工平台,实行专业化人才队伍培训与管理,打造一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骨干、具有一定文化水平、长期稳定聘用的产业工人队伍。截至2022年6月,全省烟农专业合作社整合至254个,入社烟农45.4万户,占比97%。烟叶育苗、机耕、植保专业化服务比例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数智烟草” 打通服务烟农“最后一公里”

如何提升烟叶生产管理效率?如何实现烟叶生产工作可视化现代化水平?云南省局(公司)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做好“一部手机种好烟”推广工作。

云南省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部手机种好烟”是对云南烟叶全程全面数字化改造的统称。该系统围绕“数字烟草”建设目标,以烟叶生产业务和管理为主导,以数据应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提升烟叶生产管理水平为主线,以防范基层廉洁风险、切实为基层减负为落脚点,对烟叶全链条相关生产经营方式、管理体系、服务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着力打造云南烟叶“生态禀赋+数字内涵”发展新优势。

“一部手机种好烟”是此次现场观摩的亮点之一。

“楚雄州局(公司)通过智慧烟区管理平台,汇聚全州烟农、烟田、烟基之所在,使其成为楚雄州局(公司)挂图作战的第一指挥所;通过‘香叶智农’平台推广,以合同网签、金融扶持、烟农商城引导烟农入驻线上新‘家’;以省局(公司)‘烟叶生产动态管理平台’实现对烟叶生产过程的管理全覆盖;打造全州物联网智能烘烤管理平台,初步形成以合同为主线、智慧烟区管理为基础、智能烘烤管理为重点,助推楚雄烟草商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参会人员跟着讲解员,详细了解了“一部手机种好烟”。

“该系统能一屏统览全州烟区规划布局,还能知道烟种在哪里、种了多少,为种烟区域做好设施配套。”工作人员介绍,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合同网签、找服务、学技术、办贷款、看公示、租土地等服务,烟农关心的相关信息都会通过该平台进行推送。

数智赋能“香叶智农”助烟农少跑腿,以“智”提“质”,小程序化身全能“管家”,提“智”增效,小平台展现“数智烟草”……“数智烟草”正悄然改变烟农的种烟方式,也在改变着烟叶生产管理模式。曲靖、红河、楚雄、大理、昭通、保山、文山全面推进“香叶智农”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与烟叶生产动态管理平台试运营;推广视觉烟区、数字烟田工具,合同网签与科技服务全面推进,种植合同100%实现无纸化管理;积极探索智慧烘烤、智能收购、智慧农机等信息化服务,烟叶生产正朝着全面数字化方向转型。

同时,保山、楚雄等烟区通过对烟农开展全面的调查分析,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与措施,帮助烟农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升烟叶生产的均衡性。云省烟局(公司)与云南中烟加大了“2260”高端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力度,扩大开发区域,强化考核力度。

金融赋能 打造烟农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近年来,云南红塔银行积极探索金融赋能烟农的有效路径,推进烟农金融服务场景创新,稳步提升烟农客群服务覆盖率,加大综合金融服务推广力度,打造烟农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6月,红塔银行烟农服务覆盖全省13个州(市)烟区,烟农开立账户34.16万户,账户覆盖率达72.71%;烟农贷款(“香叶贷”)累计授信26.63万户,占全省烟农的56.68%,授信金额132.32亿元;与红塔银行签订烟农资金兑付结算签约19.14万户。

“烟农是烟草产业链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第一环,也是云南红塔银行建设‘产业银行’的基础。”座谈会上,红塔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曾勇表示,红塔银行把行业作为促进乡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农业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打造烟草产业银行,优化烟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红塔银行还与云南省局(公司)共同建立“香叶智农”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构建金融渠道助力烟农服务。“香叶智农”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有机黏合烟农、合作社、烟草商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为种植主体等提供全流程、全覆盖、全天候、全产品的个性化金融服务。红塔银行通过“香叶e通”智能机具,推动烟农末端服务升级;加强乡村振兴服务站点建设,打造烟农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点;设置金融服务推广员,促进智能渠道的推广;积极扩充线下服务渠道,让金融服务走向田间地头,为烟农提供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

增强金融服务实现全面覆盖。红塔银行上线远程视频银行服务,将金融服务送到客户身边;建设“红塔驿站”,搭建烟农金融服务触点。

多样金融产品保障烟农需求。红塔银行推出“香叶贷”系列产品,提升烟农服务水平;在烟叶资金兑付期间,针对烟农实际用款情况制定专属理财计划;支付结算服务为烟农提供贷款支付;烟叶资金兑付协议转为线上签订;多主体产品支撑,提供金融服务。

优化金融服务整合金融平台。红塔银行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金融服务嵌入烟叶生产,实现金融赋能;整合烟叶生产数据及金融服务,紧贴烟草种植产业链,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和场景化金融服务。同时,有效连接种植环节涉及的多方参与者,形成产业链资金流动闭环,打造“烟+N”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打造以烟农服务为中心的“农业金融生态”。

声音

楚雄烟区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四级联动流转土地,通过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县、乡出台核心烟区保护措施,优化粮烟产业布局,形成基本烟田流转良性机制,核心烟区长期稳定种烟持续巩固;推进适度规模种植,全州烟田呈“橄榄型”结构,职业烟农群体和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加快建立粮烟融合发展机制,统筹烟叶与粮食、经济作物合理布局,引导粮烟互促、多元并进,基本形成以烟稳粮、抓烟促粮的工作格局。(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楚雄州局(公司)局长、经理 曹敬东

大理烟区探索实践“1136”大理“海西模式”。即一个目标:洱海高水平保护、农民高层次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烟田长期稳定、烟叶特色彰显、烟农多元增收、烟区生态良好;三个平台:搭建土地流转平台、专业化服务平台、科技支撑平台,构建以烟为主、高效非烟作物融合发展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多元增收产品营销体系;六项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工作协同机制、以绿色为底色的生态种植机制、以数字化为载体的精细管理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保障机制、以增收为关键的融合发展机制、以效益为中心的利益联结机制。

——大理州局(公司)局长、经理 杨龙祥

保山烟区以“鲁图模式”示范带动,结合各村产业规划及生产实际,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通过“鲁图模式”的复制、衍生,示范区整体推进统一产业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专业服务,结合因类施策、因地施策的原则,持续推进“一村一案”,落实“ICIS”差异化精准服务策略。“1344鲁图模式”带动全市38个村烟叶生产实现了从主体、思想、模式的“三个转变”。

——保山市局(公司)局长、经理 杨轩

巩固烟叶发展基础 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