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逆水行舟:新常态下的方法论,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逆水行舟:新常态下的方法论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烟草在线专稿 在今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局局长凌成兴强调,面对新常态,全行业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那么,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呢?下面,我们请来几位客户经理,听听他们从营销层面进行深层次解读,面对新常态有哪些新办法---
观点:新变化,市场需求放缓
——客户经理:李晓明
我认为,就目前来讲,卷烟销售增速放缓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如果烟草行业还在一味地强调快增长、高增长,势必会带来社会库存的大量积压,一方面不利于卷烟销售市场的良性循环,一方面也不利于树立烟草行业良好的经营与服务形象,影响到批零的关系。
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需求放缓应该是大的趋势,这也是经济大环境所带来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从一直的高速增长,慢慢回落,这不仅仅是国内,整个的经济大环境都如此,增幅放缓,势必带来各种需求的下降,我们可以看出,现在“钱难赚、钱好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卷烟作为一种嗜好品,在这种大环境的下,销售量下滑也是正常的;二是两大拉手松劲。大家都知道,目前引领中国经济前进的“两驾马车”都呈现低迷的结局。股市低迷,股民信心丧失;楼市的境况更是无须赘言,各种招儿都使出来了,小幅上升之后是跌得更惨。我们可以看出,股市和楼市如果都呈现良好的势态时,各种业态都欣欣向荣,尤其是高档卷烟市场,这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可以说是最好的佐证;三是从行业的卷烟销售来看,卷烟销售与中国经济增速基本一致,行业经济增长也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其中,“两烟”产销等实物量指标由小幅增长转向基本稳定,工商税利等价值量指标增速趋于放缓。
市场需求、消费需求放缓,卷烟销售亦随之受到影响。目前的卷烟市场就是最好的答案。消费需求放缓,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顺应市场趋势,做好营销政策的调整,达到市场、需求、销售共同协调发展的目的,这应该是最好的、最明智的选择。
我们看到,不管是什么产品,一旦脱离市场实际,一味地强调销量、强调增长,和市场及消费者的接受规律背道而驰,市场就会还以颜色。一个很鲜活的例子就是前“央视标王”秦池酒,已经成为一个很经典的营销案例,其过程不需要我们多话,最后的结果也是意料之中。在这款产品无限扩充,追求增长的时候,难道管理层就没想到企业最后的结局吗?(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烟草行业现在也面痛苦的转型期,但我们要看到,如果处理得好这只是“阵痛”,风雨过后见彩虹;但如果一味追求量和结构的提高,这种痛苦的局面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甚至有恶化的危险。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缓对缓”,不可能一刀切,也不可能无限制地任其发展。转型期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好市场的风向标,不急功近利,不饮鸩止渴,更不要走极端,才能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观点:新格局,品牌两极分化
——客户经理:王晓永
从农网到城网,从城网到现代功能终端建设,烟草行业以卷烟销售网络建设为依托,从以我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形势越来越好,市场的核心地位越发得到体现,卷烟销售也呈现高增长的势态。但是,市场总归是市场,其运转的规律有时人为也不能逆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顺应形势,还是逆势而上呢?不仅在考量烟草人的智慧,也在考量着我们的耐心和信心。
这两年的卷烟市场形势可以说是在逆水行舟,依靠强大的卷烟销售网络,虽然实现了销量和结构的增长,但其不利的一面也日益显现,也可以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卷烟销售市场新格局初步形成,卷烟品牌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品牌呈现两极分化现象,销售形势非常严峻。也就是一高一低两个品牌的库存量偏大。一直以来,高档卷烟是税利指标的最大增长极,高端树形象,低端做销量,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石。而低档卷烟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关键,特别是一些经济相对困难的农村消费群体,低档卷烟既能满足他们的嗜好,又能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但是,由于低档卷烟投放不科学、不合理,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从而也造成了低档卷烟库存量较大的现象。因此,对低档烟的投放,要实行“小锅炒菜”的办法,也就是按区域、结合实际,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
从现在的市场实际上可以看出,目前卷烟市场品牌存量最大的规格就集中在一高一低两个品类上。高档烟卖不动,低档烟不好卖,这就是当前卷烟销售的新常态,如何挖潜增效,把这两种烟卖好,是全行业面的现实问题。
二是高端市场卷烟品系越来越多,呈现强者不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十二五”期间,有两大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首先,高档卷烟的品牌越来越多,这个时期高档烟品牌推出的频率很高,高档烟市场的竞争呈现白热化的现象;其次,细支烟品类越来越多。随着市场不断细分,卷烟竞争日益加剧,各工业企业都先后推出了细支卷烟品类。国家局局长凌成兴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上指出,2015年,全国在销细支卷烟规格67个,产量77.1万箱,增长148.6%;销量70.9万箱,增长153.6%;商业销售额290亿元,增长147.0%;单箱批发均价4.09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万元。(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毋容置疑,细支卷烟的增长幅度很大,档次越来越高,品系也越来越多。但这些高档烟市场并非都是一路高歌猛进,两极分化严重,呈现出强者趋强,弱者更弱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工业企业都瞄准高档烟、特别是特高档卷烟市场,大家齐上马。市场是检验品牌的试金石,对于一些销售不景气的特高档卷烟,该如何发力,突出重围是当务之急。
三是存量分割现象益发严重,紧俏烟存量紧张,大多零售客户家呈现库存不足的现象,而一些认可度低的区域性品牌库存量越来越大。
只有正确认识卷烟市场的新常态,才能拿出新举措。就拿现在市场来讲吧,要说卷烟库存量太大,也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其实,库存大也只是集中在某些品牌上,某些市场认知度低的品牌上。随着经济转型,市场选择品牌也越来越挑剔。一些知名骨干品牌受到的冲击较小,而一些区域性品牌可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是社会库存压力最大的品类。
观点:新趋势,自吸烟成主流
——客户经理:张睿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高档烟的市场,大家都知道,一般情况下,高档烟有两个去处,一个是作为请客送礼的礼品烟,一个是作为社交工具的“介绍信”。但是,这几年,这种趋势越来越呈现弱化的现象,首先是请客送礼风气渐弱,其次是经济大环境让消费者捂紧了口袋,让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
作为客户经理,大家接触的零售客户很多,对于礼品烟的变迁,应该有很多的体会。就在今年春节期间,笔者在市场调研时,有几家零售客户讲,春节前他们卖出的礼品烟,有好多都退回来了,一方面对方压根儿就不要、怕担责受累;一方面好多人都说戒烟了,没地儿抽了。送不出去的卷烟,没办法只有退回来了。(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大家都知道,以前,无论是办证窗口,还是医院的门诊部,出去找人办事不带包好烟,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散支的卷烟都堆成了山。而现在,你再到这类场所去办事、看病,再也看不到卷烟的影子了,无烟办公区、无烟医院,等等各类场所频频出现。也在无形中蚕食卷烟销售的份额。
就目前形势来讲,从经济环境来讲,消费者的消费也越来越理性,超前消费意识也日益淡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档卷烟的消费。但是,同高档烟销售下降相比,一些中档卷烟却呈现出良好的销售势态。
我有一个朋友大李,以前只抽15元/包的卷烟。这几年,孩子大学毕业,房贷还完,生活压力一下子减轻了,生活好好转了,大李的抽烟也提档升级到20元/包的卷烟了。生活条件提高,社会民众的自吸烟也提高了不少。从目前一高一低两种烟销售形势低迷就可以看出,一方面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一方面高档烟的突破又被勒住了咽喉。
因此,以后的营销主方向,我们应该更好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大自吸烟这个销售重点上。如何做好自吸烟的市场,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重点抓好以固定人口为消费主力的社区店及一些居民集中区店,加大打假力度,还正当经营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立足农村市场,把农村市场做大做活。现在,农村生活好了,水平提高了,村民也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但就目前来讲,农村市场较乱,是烟草行业服务的盲区,一些假私非烟漫延,占去了市场份额,烟草行业要立足农村市场,打通卷烟销售“最后一公里”。让自吸烟成为卷烟销售的又一个增长极。
面对自吸烟成为主流这个新趋势,客户经理应该多想办法,多帮助客户出主意,抓住自吸烟的群体,把市场做大。特别是在提供服务方面要到位。比如,零售客户有临时补货的需求,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不要认为量小而错过机会;对于零售客户来讲,如果客户分不开身,完全可以送货上门。
观点:新环境,形势益发严峻
——客户经理:杨宇新(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谋求新发展,还是要有烟民身上多多下功夫。作为营销人员要剑走偏锋挖掘潜力,而不是走极端去吸引非烟民加入吸烟大军。前一段时间,笔者在一家当地的媒体上看到一篇记者调查,他们报道学校周围的零售店里暗地里销售卷烟。按理说,学校周围的零售店鲜有烟草专卖许可证,这类卷烟属于乱渠道进货,也不排除为了消化社会库存而
逆水行舟:新常态下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