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密集式烤房烘烤试验总结(表),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密集式烤房烘烤试验总结(表)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烟草在线专稿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安排在力子村顺山的SYMK-1型烤房、董龙的小改密烤房、董山的下排湿烤房三个烤房进行试验示范。
1.2试验示范情况
试验的烤房位置处于东经110.00597°,北纬34.29677°,海拔913米,每个示范炕装烟5亩。各种植户种烟历史较长,技术素质较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强。
1.3试验田管理情况
三户烟农栽植品种均为云烟87,土质粘土,全部为冬前起垄,亩施粗肥1500公斤,复合肥(10:12:18)30公斤,重钙5公斤,饼肥(3:2:2)20公斤,硫酸钾7.5公斤,硝酸钾3公斤,硫酸锌2公斤,3月3日播种,漂浮育苗,苗期用净土灵、病毒特、毒消统防统治三次,用治虫农药莫蚜灵防治两次。5月15—18日移栽,密度1200株/亩,移栽后喷洒防病毒制剂三次,防蚜虫农药莫蚜灵一次,烟田后期防治赤星病两次。团棵期用大豆7.5公斤/亩打浆发酵兑水200公斤进行灌根,后期用1%磷酸二氢钾喷洒三次。
1.4试验烘烤方案(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1.4.1大密集烤房的试验示范方案:利用炕内循环风机,使加热室火管所产生的热能向装烟室运动,再经炕内循环风道循环到加热室,形成强制循环通风,达到炕内温湿度均匀一致,完成烟叶变黄、定色、干筋全过程。
变黄期干球温度设定为380C,湿球设定为 33—350C,全炕烟叶变黄7—8成,充分发汗凋萎,主脉1/3全软,即转为定色期。干球温度设定为10—12小时由380C升至420C,湿球34—360C,当全炕烟叶黄片青筋,主脉全软时,干球由10—12小时从420C升至46—480C,湿球36—380C,全炕烟叶黄片黄筋小卷筒,再由6—8小时升至至540C,湿球38—400C,拉长时间不少于10-12小时,全炕烟叶干燥,加大火由14小时升至680C,湿球40—420C,直至全炕烟叶干筋。
1.4.2小密集烤房的试验示范方案:利用炕内循环风机,使火垄所产生的热能自上而下在炕内形成强制循环,达到炕内温湿度均匀一致,从而完成烟叶的变黄、定色、干筋全过程。
变黄期干球温度设定为380C,湿球设定为 33—350C,全炕烟叶变黄7—8成,充分发汗凋萎,主脉1/3全软,即转为定色期。干球温度设定为10—12小时由380C升至420C,湿球34—360C,当全炕烟叶黄片青筋,主脉全软时,干球由10—12小时从420C升至46—480C,湿球36—380C,全炕烟叶黄片黄筋小卷筒,再由6—8小时升至540C,湿球38—400C,拉长时间不少于10—12小时,全炕烟叶干燥,加大火由14小时升至680C,湿球40—420C,直至全炕烟叶干筋。
1.4.3下排湿烤房的试验示范方案:利用炕内热空气自上而下的运动,配以自控仪对温度、湿度的控制,从而完成烟叶的变黄、定色、干筋烘烤全过程。
变黄期将四棚干球温度设定为380C,湿球设定为 33—350C,四棚烟叶变黄7—8成,充分发汗凋萎,主脉1/3全软,即转为定色期。将四棚干球温度设定为10—12小时由380C升至420C,湿球34—360C,当四棚烟叶黄片青筋,主脉全软时,将温湿度切换到二棚,干球设定为3—5小时升至420C,湿球34—360C,二棚烟叶黄片青筋,主脉全软。干球设定为10—12小时升至46—480C,湿球35—370C,二棚烟叶黄片黄筋小卷筒,再由6—8小时升至540C,湿球37—390C,拉长时间不少于10—12小时,全炕烟叶干燥,加大火由14小时升至680C,湿球39—410C,直至全炕烟叶干筋。
1.5试验方法
选取成熟度一致,部位为7、8、9、10叶位的烟叶,进行烘烤试验,记载装烟杆数、公斤干烟耗能、烘烤时间、烘烤用工和烤后原烟质量。(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烤房装烟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SYKM-1型烤房符合国家局烤房建造6米长的要求,但建造费用大、容积小、棚数少、装烟杆数多,可烤面积大;小改密烤房建造、改造费用小,装烟量小于SYKM-1型烤房,可烤面积符合国家局8-12亩的要求;下排湿烤房建造费用小,建造容积大,但装烟杆数少,可烤面积小。
2.2公斤干烟耗能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小改密烘烤成本低,SYMK-1型成本高,下排湿烤房成本适中,但在实际操作中,下排湿最大容量可装到280杆。
2.3烘烤时间、用工比较(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从表3可以看出,SYMK-1型烤房烧散煤、烘烤时间较长而且昼夜需要人看护,加煤次数频频,用工多;小改密烘烤时间短,使用型煤,整个烘烤过程加煤1—2次,操作人员只需根据烟叶变化,设定自控设备参数、用工少。
2.4烤后外观质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烤后烟叶油份、颜色基本一致,色度下排湿深,而密集烤房稍浅,青筋在密集烤房中有少量,SYMK-1型烤房主要在下棚靠近装烟室与加热室隔墙周围,均有挂灰和杂色烟叶。
3.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试验,SYMK-1型虽然在装烟数量上有一定提高,外观上也符合国家局烤房建设标准,但投入大、用工多、耗能高,还需要在加热室上改进为烧煤型,特别是一次性加型煤,自控控温。同时在装烟数量提升方面进行改进。
3.2 试验证明小改密虽然在装烟叶数量上有提高,与下排湿在用工节能上稍有提高,但在实际烘烤中,烟农下排湿烤房普遍装有280-300杆,烤后质量仍然较好,小改密只能定性为过渡烤房。(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3.3 鉴于以上两种烤房的情况,我们认为,走烘烤专业化道路,实行烟叶生产减工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节能、自动化含量高,烘烤质量好,装烟数量大,符合国家局烤房建造烘烤20亩标准的烤房。
密集式烤房烘烤试验总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