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红塔“玉溪(庄园)”有机烟叶是怎样“炼”成的(图),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红塔“玉溪(庄园)”有机烟叶是怎样“炼”成的(图)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烟草在线据玉溪新闻网报道
立昌烟农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在给有机烟叶封顶打杈
位于澄江县立昌社区的1320亩有机烟叶技术创新区烤烟长势喜人
云南玉溪是全国著名的烟草生产基地,素有“云烟之乡”的美誉,什么样的烟叶是最好的,恐怕连玉溪人都无法回答。
7月,“红塔玉溪庄园”传来消息,庄园有机烟叶在中国首次试验成功。“庄园有机烟叶”,定位最高标准,可以用“极品”二字形容,这是全国最好的烟叶。
那么,庄园有机烟叶是怎样“炼”成的?
什么是庄园有机烟叶?
有机食品、有机奶、有机化妆品……近年来,“有机”一词被市民频频提及。记者了解得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都是经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一类安全产品,三者安全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无公害、绿色、有机。“有机”是产品的最高级别。
据市烟草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发荣介绍,有机烟叶的生产正是借鉴了有机食品的生产流程,核心是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只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一种接近自然的方式进行烟草生产。它需要关注三大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整个生产过程和有机服务体系。
庄园,品质的象征。庄园与有机烟叶结合,是一种创新,比肩世界顶级烟叶品牌。(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红塔玉溪庄园的由来
201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何泽华副局长到云南调研时提出庄园概念,要求大力探索有机烟叶生产。姜成康指出:“云产卷烟一定要在高端卷烟品牌上实现突破,培育一到两个有影响叫得响的高端品牌,在高端市场保持强势。”
按照这一要求,在2011年召开的全市烤烟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围绕增收调结构、依托烤烟建产业、烟叶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打造玉溪红塔庄园有机烟叶品牌的蓝图,依托抚仙湖自然秀美风光,生产有机烟叶、增加烟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改善烟农生产生活条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市委书记孔祥庚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市政府与红塔集团相关领导安排布置规划建设工作,多次听取汇报,现场指导。
庄园怎么建?
有机烟叶生产对生态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从1月开始,市烟草公司技术人员开始了艰苦的选点规划工作,从红塔区到江川再到澄江,爬山头踩点,取土壤采样,他们跑遍了三县所有烟区。2月的一天,陈发荣爬上龙街街道办立昌社区的一座山头,俯视脚下万亩良田,他激动万分地说:“就是这里了!除了这里,全国找不出一个比这里资源更好的地方!”
立昌片区及周边地区位于云南烤烟黄金走廊腹地,坐落在中国第二深淡水湖——抚仙湖边,海拔1700米左右,5至9月份烟叶生长期平均气温19.7℃,全年日照总时数2173小时,森林覆盖率80%;源自抚仙湖的庄园烟叶生产灌溉用水,水质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土壤氮、磷、钾等营养指标均为中间值,是生产有机烟叶最适宜的指标。
得天独厚、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自然生态优势,为有机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鏖战100天建庄园
最终确定,红塔玉溪庄园建设规划目标为:以“三个一”建设为核心,即一个核心示范区——有机烟叶技术创新区(位于立昌,1320亩)、一条生态示范带(江川牛摩至澄江梅玉沿湖生态烟叶示范带,8680亩),一个综合管理中心(有机庄园管理中心,位于长条河,71亩)。
实施土地流转,集中土地资源是烤烟有机生产的第一步。由于土地分散在千家万户,要做好工作十分难。(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按照“政府引导、烟草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红塔玉溪庄园建设采取“公司+工业企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管理模式,在立昌社区成立了烟农专业合作社,分别由社区书记、主任担任监事长、理事长。从2月份开始,社区干部走家入户,对庄园规划所涉及的近300户农户开展宣传,动员农民流转土地。
社区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监事长刘建勋说:“白天量土地,晚上做工作,得罪了不少人,但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大家终于认同了有机烟叶。”
一个多月时间,297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以860亩土地入股;社员除获得土地流转金和红利外,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
有机庄园管理中心的建设同步进行。市烟草公司整合龙街烟站现有资源,在原有建筑上进行改建扩建。从4月份开始,澄江县烟草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就放弃了休假,全力投入工程建设。一个有着庄园气息和田园情调的红塔玉溪庄园呈现在世人眼前:整个管理中心绿树成荫,溪水淙淙,园区内集中了现代化的有机育苗区、有机烘烤工场、有机散烟收购区、有机烟叶技术创新联合研究所、庄园合作社管理服务中心、庄园文化体验馆等建筑,让人目不暇接。
澄江县烟草分公司经理杨坤说:“今年是最忙的一年。”
短短100多天,立昌有机烟叶技术创新区建成,江川牛摩至澄江梅玉沿湖生态烟叶示范带满眼青翠,有机庄园管理中心完成了90%的工程量。
300名技术人员攻坚
软件是庄园建设的核心。陈发荣认为,庄园的建设,创造了玉溪烟草技术创新的奇迹。
按照“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要求,庄园建设在技术创新上整合红塔集团、烟草公司以及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省烟科院、环球公司、河南农业大学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技术力量,构建了有机生产技术体系,300多名博士、硕士和专业技术人员展开了技术攻坚。
在配套完善基本烟田、烟水工程、机耕路、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烟用农机具、基层站点、信息化、防灾减灾“九大工程”,夯实生产基础的同时,庄园初步完成了《红塔玉溪庄园有机烟叶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体系编制,着力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庄园有机烟叶生产技术体系——
推广特色品种种植:优选种植KRK26、K326和NC71等特色品种,彰显玉溪清香型烟叶特色。(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自主研发“自动化立体有机育苗”技术和“全自动剪叶系统”,实现育苗环节自动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降低烟苗病毒感染。
开发生物有机肥生产系统,为园区内有机烟叶生产提供肥源。创新不适用鲜烟叶太阳能微生物处理技术,实现循环再利用,为相关有机农产品生产提供生物有机肥。
实施精准施肥、精准施药技术,进行配方施肥,全程监测烤烟各个生长环节的群体生长动态,平衡烟株大田生长。
建立生物防控综合体系:采用“有机耕作措施防治+天敌控制+物理防治+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轮作体系、生态保护,开展昆虫性诱剂、烟蚜茧蜂、生物农药等烤烟病虫害研究,推广生物防控技术,提高烟叶安全性。
同时,烟叶生产还采取合理留叶、散烟收购、“3D”烟叶烘烤新模式集中统一烘烤等先进生产方式,把烤烟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有机”打造得淋漓尽致,其生产技术在全国领先。
抚仙湖水在这里变清
烟农在有机散叶收购区交售烟叶
利用昆虫天敌控制原理建立生物防控综合体系,达到不使用农药的目的。
农业面源污染是抚仙湖水质的一大威胁。发展农业和保护抚仙湖两者之间的多年博弈,矛盾加剧,难觅调和之良方。(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7月,走进抚仙湖畔的澄江县立昌社区,眼前“一湖碧水照蓝天,千亩烟叶映欢颜”。水在烟旁,烟在林边,和谐共生,一幅自然和谐的完美图画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的居民说:“今年的烟叶比往年长得好。”还说:“今年的湖水特别清。”
红塔玉溪庄园的建设,无疑是抚仙湖流域产业结构调优的一次有效探索,为调优抚仙湖周边产业结构,保护抚仙湖找到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它的建成,意味着抚仙湖周边一项不施农药、不施化肥的产业诞生了。
抚仙湖与农业之博弈
抚仙湖是我国难得的、优质的战略水资源。相关数据表明,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也是全国少有的Ⅰ类淡水湖泊,其水量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蓄水总量的68.2%,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占全国好于Ⅱ类优质淡水资源总量的50%以上。如此重要的资源,千万斗黄金都不能置换!
在湖边,涉及三个县8镇、238个自然村的17.8万人沿湖而居,耕作在13.69万亩的土地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废水、垃圾、牲畜粪便和化肥、农药残留随着入湖河道排入抚仙湖,对水质造成巨大威胁。专家认为,抚仙湖水污染80%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
一边是近18万人的生存,一边是抚仙湖的保护;一头是整治工程纷纷上马,一头是源源不断的农业面源污染。抚仙湖的保护治理,似乎形成了一个“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标本无法兼治,农业生产与抚仙湖保护矛盾越发加剧。
出路在哪里?
市委书记孔祥庚指出:“保护治理利用抚仙湖,不能就
红塔“玉溪(庄园)”有机烟叶是怎样“炼”成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