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优化烟叶结构要把握的10项技术措施,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优化烟叶结构要把握的10项技术措施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烟草在线专稿 优化烟叶结构,处理田间不适用鲜烟叶,提高上等烟比例,降低下低次烟比例,生产出等级结构和部位结构合理、烟叶质量特色明显的优质卷烟原料,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要,是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增加烟农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当前烟叶生产新亮点。优化烟叶结构,涉及面广,环节多,要求高,须要技术作保障。种好是关键,清除田间不适用鲜烟叶是重点。要遵循优质烟株生产发育规律,使烟株充分生长发育,延长有效生育期,增加有效叶,后期分层落黄好,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根据广西百色烟区当前生产实际情况,必须切实把握好10项关键技术措施。
(一)优化烟田生产布局
自然生态条件是烟叶特色风格、优质形成的决定因素。要本着“生态优先,条件优先,合理轮作、适度规模”的原则,择优生产布局,要从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生态优势着眼,把生产布局重点放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充分利用和挖掘百色生态资源优势,建立品牌导向型特色优质生产原料基地。一般地说,一是选择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的地块,特别是田烟要注重旱能灌、涝能排的条件;二是选择土壤理化性状适合的地块,烟叶生长所需的土壤,以质地疏松、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通透性好、肥力中等、呈微酸性为宜(PH值5.5-6.5)。坚持净土种烟、好地种烟,杜绝瘦薄地、陡坡地、边角地、石窖地、背阴地、低洼地以及村脚肥地种烟;三是合理轮作。烟草与其他作物轮作,有利于控制和减轻多种病虫害,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增加效益。一般要1-2年轮作谷类作物为佳,不能与茄科作物或葫芦科作物(如蕃茄、辣椒、瓜类等)轮作;四是相对集中连片,这样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普及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二)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这是奠定优质、香气的基础。要根据卷烟工业品牌对原料需要,选择又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品种。百色种植云烟85已多年,且单一化种植高,目前已显露出品种退化和抗逆性下降的现象,当前要扩大种植云烟87、云烟97的比例,并加强新品种的筛选、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
(三)选择最佳播种移栽期
播种期是依据移栽期来确定的,移栽期的确定主要依据当地气候特点,是烟株进入团棵旺长期具备最适宜或适宜的气候条件。即是:气温在20—25℃,月降水量140—160毫米,日照150—200小时,日照百分率30—40%,这样的气候条件,就可给下二棚叶片正常生长,使中部叶片充分完全发育,促进开桔开片,增加叶片的营养物质,可以提高烟叶的产量、质量和可用性,达到优化烟叶结构的目的。百色烟区2月中旬以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3月底4月初稳定通过20℃,4月降雨量约100毫米,日照110小时,日照百分率30%以上。可见4月初后的气候条件,是百色田烟烟株旺长期、成熟期的适宜气候条件。多年来田烟生产实践说明,4月初后烟株进入旺长期,即灌足旺长水,烟田生产旺盛,叶片充分发育,呈中部叶片多,4月底5月初成熟开烤,6月底7月上旬收烤结束,既保证了按叶片着生部位成熟标准顺利收烤完毕,又不影响下造生产,达到两全其美目的,实为最佳生育安排。据此推算,田烟最佳移栽期为2月下旬3月初,倒推70天最佳播种期为上年12月中旬未至下旬。山地烟由于不受下造生产季节的限制以及缺乏旺长水灌溉条件,播种期和移栽期可灵活放宽时间,但也不能太晚。适当早栽气温仍稍低,蒸发量稍少,易成活,有利烟株“蹲苗”,促进后期生产发育,有利优化烟叶结构。一般以烟株进入旺长期与雨季到来相吻合为依据。最佳移栽期为3月下旬“晴明”前后,最佳播种期为元月下旬。(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四)平衡营养施肥
要细化测土配方肥技术,充分利用土壤普查成果,落实各类烟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细化施肥操作。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按土壤类型、品种、种植区域等制作“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指导单”,单上注明标杆农户土样检测结果,施肥方式、肥料种类、数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尽量细化到户到田块,做到精准施肥,确保烟株养分均衡。坚持“控氮、适磷、增钾,普遍补镁、硼,局部补锌、氯等元素,有机肥、生物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肥料结构中要加大磷、钾的比重,保证N:P205:K20=1:1—1.5:3的范围内,专用肥配方中要增加镁、硼和锌肥,以补充土壤营养供应的不足。施用农家肥必须经过高温堆捂或腐熟菌剂堆腐,肥料腐熟达到“黑、烂、臭”后方可施用,严格杜绝使用生肥。一般作基肥,亩施250-1000公斤。
(五)培育高茎壮苗
高茎壮苗茎秆粗壮、韧性强,抗逆性强,加之深栽后根系接近湿土层,使烤烟在伸根期能更好的利用下层土壤水分,有效提高烟苗移栽返青后抵御干旱、低温等不良气候的抗逆性,促进烟株生长发育。要全面推行集约化漂浮育苗技术,严格实行标准化育苗规程。选择好育苗场地,搞好苗床消毒;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做好防寒防冻、防高温高湿各项措施落实;切实重视剪叶、刮根工作,剪叶要求有3—4次;要搞好苗床卫生,特别高度重视病毒病防治工作;移栽前15天开始逐步揭膜炼苗,移栽前5—7天断水炼苗,确保提供标准化壮苗。
(六)适时灌足旺长水
烟株进入旺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各种生命活动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优化烟叶结构的关键时期。对水分十分敏感,特别需要供应充足的水分,以水溶肥,满足烟株地下地上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要求田间土壤持水量达到70%-80%,此时只要田间土壤持水量在65%以下(即手抓烟株根际10厘米左右的土壤不成团),又是晴朗天气,就要当机立断进行灌水,不要因下一点雨水所动摇。一般来说,视土壤墒情,要连续灌水2-3次,第一次是在团棵进入旺长时,第二次在旺长中期,第三次在现蕾期,使烟田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通过穴灌、隔沟交替灌、注灌、管灌、喷灌等方式进行灌水,注意不要漫灌。借助水分调肥,满足烟株吸收养分,促进烟株烟叶开片,增加有效叶数,增加光合作用,增加叶片内含物;消耗一部分肥料,使氮肥到园顶期基本耗尽,促使叶片分层落黄,按时成熟以利烘烤,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七)适时打顶,合理留叶
一般烟株移栽后60天左右就要现蕾开花,烟株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此时烟株营养物质就要重新分配,大量的养分输送到顶端供开花结果消耗。此时若不及时打顶,就会造成叶片开片不足,小而薄,尤其上部叶展不开,将降低产量和质量,影响烟农的收入。因此必须做到“适时打顶,合理留叶”。具体打顶时间和留叶数要依据品种、土壤肥力、烟株长势长相等因素决定,以烟株能形成优质烟的田间长势长相为最终衡量标准,即打顶期(打顶后7-14天)烟株呈“桶形”或“腰鼓形”,避免形成“塔形”或“伞形”。决不能不管气候、土壤、供肥状况和烟株长势强弱,硬性规定采用某一做法。根据当前烟田生产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种打顶留叶方法。
1、长势正常的烟田:于大田烟株40-50%中心花开放时,摘除烟花和顶部短于15-20厘米的叶片,根据长势情况留有效叶18—20片/株。
2、长势偏旺的烟田:指氮素肥料施用过多或过晚,上部叶颜色明显偏深,长势过旺田块,应推迟打顶,一般在盛花期打顶甚至更晚,并酌情增加有效叶片数。打顶时机应掌握在上部叶颜色减退接近正常水平时进行一次性打顶,摘除顶叶小于20厘米的叶片,单株留有效叶20-22片,并预留一个腋芽,视情况决定是否留一个烟杈。
3、长势偏弱的烟田:指肥料用量不足或后期脱肥田间长势明显偏弱的田块,可于花蕾明显可见后及早打顶,摘除花蕾下2-3片过渡叶,酌情留叶。
(八)规范田间清除不适用鲜烟叶(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清除标准:底部: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在烟株封顶后10天左右(移栽后70天左右),清除2片脚叶;顶部: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摘掉1片顶叶。
(九)坚持田间成熟度
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中心,是当前判断烟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烟叶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烘烤成败和烤后质量的优劣。成熟度好的烟叶,一方面容易烘烤,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改善。成熟度好的烟叶因为充分发育,内含物丰富,叶绿素大幅度降解,叶片充分落黄,细胞间隙扩大,组织结构疏松,含水量和保水能力下降到适宜烘烤程度,烘烤时脱水和变黄均正常,耐火性提高,容易烘烤,烤后原烟叶片结构疏松,弹性好,油分足,多为桔黄色,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色微,吃味纯净舒适,容易获得上等烟档次。目前,百色在田间成熟度上一些烟农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下部烟叶颜色达到基本变黄后才开始采收,接着一炉接一炉的采烤,往往造成下部叶采过、中部中采生、上部采青。尤其一些烟稻轮作烟区,一些烟农为了抢种晚造,雨水一到,不管烟叶成熟与否,砍青烘烤。由于烟叶未成熟或欠成熟,烟叶尚处于生长期,发育不全,内含物不充实,叶绿素含量高,含水量多且保水能力强,烘烤脱水和变黄均较困难,因而容易烤成青筋青烟,烟叶油分不足,光泽暗淡,香气质量差,多为低下等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成熟采收工作,坚持按烟叶着生各部位成熟标准采烤:下部叶成熟采收标准:主要按叶龄(移栽到大田的烟龄)判断,一般下部叶叶龄50-60天,打顶后7-10天,主脉2/3成乳白色,支脉1/3变白;叶色褪绿转黄,以绿为主;叶尖明显下垂,茸毛少量脱落即可采收。第—房烟可适当提前,稍褪色即可采收。
中部叶成熟采收标准:中部叶叶龄60天~80天,主脉全白发亮,支脉2/3变白;叶色褪绿变黄,黄绿各半,有黄色至黄白色成熟斑块;叶耳淡黄,
优化烟叶结构要把握的10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