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乐观分析与铁硬现实,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乐观分析与铁硬现实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不久前,花旗集团分析师亚当·斯皮尔曼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英国吸烟率不断下降,已从1960年的53%下降到2008年的21%。美国吸烟率已从2000年的25%,下降到目前的20%。目前,在所有发达国家,吸烟率都在下降,且在大多数市场,或多或少呈现出直线下降之势。如果这一趋势延续下去,那么,到2050年许多重要的烟草市场将步入零吸烟率的境地。”
吸烟,是一种个人嗜好,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预报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的发展,严格来说并不是斯皮尔曼先生这类经济学家所能胜任的。因为,人类社会自有其逻辑纹理,既不是1+1=2,也不是1-1=0。其实,较真点儿讲,斯皮尔曼先生的言辞,其实压根儿算不上什么预言,细心的人们会看到那个“如果……那么”句式。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金融时报》的评论家居然视而不见,带着有意无意的偏颇断他的章、取他的义:斯皮尔曼先生声称,到2050年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将无人吸烟。
没有条件,没有特指,任何判断都不能成立。忽略条件,无视特指,直陈结论,是一些小报阉割事实惯用的伎俩。可没想到,《金融时报》也如此这般,让人大跌眼镜。且不管《金融时报》评论家怎么理解斯皮尔曼先生的话,斯皮尔曼先生的言辞中透着对社会趋良的美好期待是无可争议的。虽然他应该是个保持足够理性以清醒认识事实的经济专家,但胸怀美好期待对形势作出判断是无可厚非的,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赞赏的。
然而,细细品味,斯皮尔曼先生的这个判断似乎有待商榷。即使预设了条件,这一判断的因果逻辑也颇有不妥之处。我们不妨做个小小的假设:当吸烟这种行为从美洲向欧亚加速传播时,如果基于当时的传播速率,他是否会给出“如果这一趋势延续下去,那么,50年内全人类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吸烟”的判断呢?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条昂扬向上的直线,也不是一条向下俯冲的直线,严格来说,它根本就不是一条直线,甚至根本不能用线来描述。(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近年来,在学界有这样一种“不问事实,只唯数据”的不良现象。那句公认的“事实胜于雄辩”,往往被偷换为“数字胜于雄辩”。然而,面对庞大的统计对象,经过一再概算的统计环节,“数字”往往不仅不能涵盖所有事实,甚至有时还因客观或主观原因与事实相悖。这些先按下不表,且就数字论数字。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人口为3.1亿,按照斯皮尔曼先生给出的吸烟率计算,全美目前应该有6200万人吸烟。而不巧的是,美国联邦政府也做过类似统计,只不过他们的统计数字为4600万人。真不知道这相差的1600万人到底吸不吸烟。根据统计方的权威和资质差别,我想,我们大概可以认为斯皮尔曼先生据以判断的数字不是那么准确。
回过头来,反推可知,要使斯皮尔曼先生关于英国吸烟率走势的判断成立,那么,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即使再需要劳工和人才补充,即使对某些受政治迫害人士再同情,如果他们吸烟,如果他们不能戒烟,英国政府都不能准许他们向英国移民;二是所有英国烟民必须戒烟,戒不掉却又可能活过2050年的要么放弃国籍,滚出英国,要么钻进坟墓,自己去死。
这种假设,可能让大家感觉不是那么舒服。好,让我们理性一点,从戒烟的角度分析一下。据英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去年英国戒烟的人数最多,达30万。那么,即使按每年30万烟民戒烟且全部成功计算,英国现有的1288万多烟民也需戒到2052年了。然而,与人们关于戒烟的乐观估计相悖的是,美国政府的调查显示,全美4600万烟民中有70%的人想戒烟,但其中只有40%的人会付诸行动,只有2.5%的人能够成功戒烟。这样算下来,烟民数量是英国三四倍的美国,每年戒烟成功的人数也不过32万人(其中有不少人放弃吸烟后改用尼古丁贴片和嚼烟),按照这个戒烟速度,美国烟民要戒140多年才能实现斯皮尔曼先生所期待的无人吸烟的状态。
术业有专攻,判断需谨慎。从15世纪末烟草开始向欧亚传播,到人类走过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烟草已经在文明社会存在了四五百年,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寄希望于它短期内在英国等发达国家完全消失似乎有点失之武断。相信,在乐观分析与铁硬现实之间,理性的人们总能找到合适的立足点和视角。(新商盟网xinshangmeng.org)
乐观分析与铁硬现实(乐观分析与铁硬现实的最新相关信息)